学历之死
美国博士消亡史
作品简介
为什么学历在贬值,学费却越来越贵?
以学术为志业,是美好的理想?还是虚妄的梦想?
☆聚焦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困境——
等不到终身教职,只能做临时工的“青椒”,怎样才能击碎非升即走的困境?
☆为准大学生和家长所写的高教体制近身观察——
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如何选择大学?学术还值得追求吗?
☆“象牙塔”将会走向何方——
体制不单事关博士如何就业,大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教育,更事关大学精神是否后继有人。
☆医学博士陶勇、文学博士黄灯、政治学博士田雷、社会学博士李钧鹏、历史学博士李昕升、植物学博士韩非诚挚推荐,社会学者严飞倾情作序。
零工经济席卷而来,冲击着大学教职的分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学教授的工作已经被彻底改变了——而且是更糟糕的改变。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旨在为学生服务,并通过终身教师的长期工作、研究和稳定来创造知识,但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被兼职人员所主导。现在,据一些调查显示,多达70%的美国教授在课程之间疲于奔命,福利微薄,几乎没什么保障,而且工资极低。
在《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一书中,赫布?柴尔德里斯以自己和其他非长聘教师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等教育究竟如何导向了这种令人遗憾的状态。
这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青椒之困”——当年轻博士顺利毕业,走上讲台正试图大干一场时,猛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讲课机器——捧着早已被规划好的课程大纲教授通识课程,照本宣科下拿着居于最低水平线的时薪,按课缔结的一纸合约无法给出任何保障——非升即走是常态,而长聘教职则遥不可及。
从拥有最高学历、最被看好的学生,到非升即走所驱使的不稳定劳动力,在学术职业临时化的背景下,博士群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困境:在高高抛起学术帽的同时,也一脚迈进了朝不保夕的巨大熔炉。
作者指出,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力量共同推动了这种转变,向我们展示了竞争所造成的损害,不仅对兼职教师本身,而且对学生、长聘教师、行政部门以及国家都是如此。当我们把教育工作者当作绝望的临时工来对待时,怎么能说自己重视高等教育呢?
赫布?柴尔德里斯的作品克制慎重而又充满激情,文本源于事实,但一定语惊四座,揭示了相互冲突的价值观、被扼杀的资源和相互竞争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对相信高等教育对于社会至关重要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强有力的召唤。
[美]赫布·柴尔德里斯(Herb Childress)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行为学博士。2013年以前,曾于波士顿建筑学院担任研究与评估主任;更早则是在杜克大学担任梅隆讲师与写作中心副主任。现为万花筒集团合伙人,这是一家基于民族志的咨询公司。著有《背叛的风景,欢乐的风景》《博士字典:关于博士和教师生活你所不知(但应该知道)的词汇表》等畅销书。
杨益,自由译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曾任诺思国际教育(UKEAS)北美留学部总监、美国海外学习基金会(Study Abroad Foundation)上海办公室咨询顾问等职。
作品目录
推荐序 我今年35岁,还可以去大学做教授吗
学历之死访谈保密性声明
序言 职业之死
第一章 宣传册不会告诉你的事
缄默者的悲哀
问题来了:什么时候80会等于9?
一步步丧失的尊严
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
没有凶手的犯罪
第二章 终身阵营与临时部队
谎话!连篇谎话……
别被一连串数字蒙蔽了!
不曾言明的信念和尚未见证的结果
第三章 阶级有别:青铜、白银、黄金或白金
琼·安永(Jean Anyon)和她的隐性课程理论
工薪阶级的关键词:便利与便宜
舒适的通才者及中产阶级的大学
文理学院的修行之旅
宇宙的主宰者
不同的意图 不同的结果
第四章 “临时大军”养成记
供大于求的市场
直接从“三垒安打”开始
后继无力的杂交品种
赢在起跑线:始于30岁的年龄歧视
没有引荐人,就没有工作
另谋出路的文化困境
先上钩 再调包
第五章 如果不给教师付薪,学费为何如此高昂?
大学经费从何而来?
经费不稳定 师资不稳定
进进出出的学生,来来去去的教师
追随就业趋势的大学教育
“劳动密集型”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
双向探索:招学生、拉赞助
学生多,花样也多
束手束脚:合规的代价
流动的使命:无处安身的教师
第六章 象牙塔里的“饱汉”
终身制阵营:我全搞定了,你太不幸了!
学院魅影:教师队伍中的“隐形人”
管理者的两难处境
不露声色的第三方机构
特权的保护
第七章 无一幸免的旁观者
保护消费者,抛弃制造者
“希望劳力”与“内容提供者”经济
副业
女性就业
科技带来的雪崩之灾
竞争激烈的行业营销
与众不同的生育潮人口
“按需而定”乃大势所趋
第八章 我们该做些什么?
关于鱼的寓言
分崩离析的高教生态
大声说出梦想,而不只是表达恐惧
当下环境的生存指南
有原则的行动方案
原则一:人际关系决定一切
原则二:教师才是学院的灵魂
原则三:终生学习,人人有责
原则四:用实力说话
四项原则小结
尾声 放逐此生
附录一 文化变迁的多要素追踪
附录二 学术职业匹配度测评方案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