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校注

《中国小说史略》校注

大家读浙学经典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318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以鲁迅生前最后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为底本,对各版本展开汇校,借此呈现鲁迅在文字、观点和体例方面的历次增删修改。本书不注基本知识,采用“以鲁注鲁”方式,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各类著述,包括学术著述(专著、论文、演讲、辑校古籍序跋等)、杂文、书信中涉及中国小说史的内容,附注于相关语句之后,以呈现鲁迅著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展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历程与观点全貌。

同时,本书选择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关位置,配以精美图片,以显示根据记录整理的《变迁》与课前准备讲义的《史略》之间的差别,除了听众迥异、场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还有文言与白话的巨大缝隙,两厢对照阅读,相信对一般读者与专业学者,都会大有裨益。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等。其作品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编注者: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晴画报研究》《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30余种。

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富仁教授;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陈平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出版学术著作5种,发表论文80余篇。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