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英雄下夕烟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重阳》是当代散文名家梁衡先生继《觅渡》和《洗尘》之后的又一部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文集。

梁先生写散文,既有读万卷书的深厚积淀,也有行万里路的细致考察。《重阳》全书分为“梦回塞上”“人文森林”“履痕处处”“大情大理”“为艺为文”五个部分,书中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情感真挚热烈,语言流畅动人。全书体现了梁先生散文的一贯风格,说大事、大情、大理,在恬淡、悠远中透露出一种至情至性、悲天悯人的情怀。

梁衡,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和科普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普首席人文顾问。曾任《光明日报》记者、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署长笔记》《总编手记》,散文集《觅渡》《洗尘》《重阳》《树梢上的中国》《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天边物语》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梁衡文存》三卷。曾获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作品目录

  1. 半个多世纪的心声——散文三部曲总序
  2. 梦回塞上
  3. 风沙行
  4. 补 丁
  5. 土 炕
  6. 骑 马
  7. 开 河
  8. 搭 车——河套忆旧
  9. 打黄羊
  10. 挑 水
  11. 泥墙小院记
  12. 吃 瓜
  13. 人文森林
  14. 秋风桐槐说项羽
  15. 万里长城一红柳
  16. 死去活来七里槐
  17. 徐霞客的丛林
  18. 百年震柳
  19. 中华版图柏
  20. 中国枣王
  21. 万里黄河千里桑
  22. 霍山红岩松记
  23. 带伤的重阳木
  24. 济渎庙柏
  25. 铁锅槐
  26. 徽饶古道坚强树
  27.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28. 来自天国的枫杨树
  29. 履痕处处
  30. 寻找缝补地球的金钉子
  31.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32. 坐标之城三门峡
  33. 城中草原畅想
  34. 沙堆里的城隍
  35. 万鞋墙
  36. 何处是乡愁
  37. 南潭泉记
  38. 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
  39. 瓜果飘香的宾川
  40. 明月出天山
  41. 江南的春天
  42. 不如静对一院秋
  43. 高山韭菜坪
  44. 储存时间的溶洞
  45. 青檀树铭
  46. 老 墙
  47. 歪房子记
  48. 辛弃疾的一瓢水流过千年
  49. 都市野趣
  50. 登珠峰女记
  51. 优待之忧
  52. 丑碑记
  53. 高官行
  54. 大情大理
  55. 将军几死却永生
  56. 戈壁深处夫妻树
  57. 方志敏生命的最后七个月
  58. 沈公榕,眺望大海150年
  59. 平凉赋
  60. 命薄原来不如纸
  61. 40年前开启国门的那一刻
  62. 享受岂能是头衔
  63. 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
  64. 韶山图书馆记
  65. 一片历史的青花——季羡林先生谈话录
  66. 该这样去死吗
  67. 三木小记
  68. 退休感言
  69. 为艺为文
  70. 线条之美
  71. 谈意象
  72. 说形式
  73. 文章的思维模式
  74.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
  75. 艺术随感录
  76.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77. 我的阅读经历
  78. 我的阅读三字经
  79. 人与文章一起老——课文写作背景自述之一:《晋祠》
  80. 常州城里觅渡缘
  81. 好诗只须要一首
  82. 文章为美而写(《天边物语》后记)——关于《天边物语》的审美絮语
  83. 我们捧起了100个太阳
  84. 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85. 西北文学的使命——接受首届“西北文学奖”答谢辞
  86. 文章的三层、五诀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