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体

心体

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哲学挑战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为一台肉身机器,那么心体就是承载心智的软件。问题是,这些充斥在我们大脑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大脑中的突触如何构建了自然世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心智与意识?基于蛮力和巨大数据库却能出色给出很优策略的计算解决方案,是否算“真正的思考”?仅仅因为其以一种陌生的、非人类的、非生物的方式我们就否定它吗?本书集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心理学等前沿领域,对心智与意识的起源、归属与未来,给出了甚为广阔且深入的讨论与探索。克拉克从深刻的哲学问题开始,即心智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拥有它们,然后探索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动态系统和具身认知等在面对心智问题时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本书用学术性的语言和来自不同理论的例子,围绕心智问题,通过多个讨论环节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做出了清晰的描述。除了已有的共识,还有许多模糊的问题、待验证的答案,体现了这本书的前沿性和探索性。这本书简要介绍了正在尝试找到心智在自然界中位置的研究方案,回顾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可能的改进,使用较大部分对主体内容进行了批判性讨论,介绍了主流观点的问题、其他流派对问题的看法,并提供了很多研究的进一步延申,让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进一步扩展阅读。

丁晓军,南京大学哲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逻辑学会秘书长,《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哲学践行与咨询》(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Counseling)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论、分析哲学、科技哲学、哲学咨询与治疗、道德心理学,主要讲授《哲学外语》《现当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前沿》《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数理逻辑》《智能科学的哲学基础》《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与伦理》《积极心理学》等课程。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