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

历史学堂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67.99¥48.08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5-04-03 02:00:00了解详情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大数据化与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本重要成果,它以三部分内容探讨了这一议题: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展现出了新动态,传统史学发生了转折乃至变革等诸多问题,需要用新的研究范式加以解决,那么有哪些新研究范式?其次,利用大数据进行历史研究对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再次,大数据时代,新的历史研究与传统历史研究应该如何完成继承与接轨,跨学科研究的可能路径又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数据库肯定会朝着开放性、共享性、可视化方向去发展。大规模的数据化历史资料平台建设,为整个学术界提供了更丰富灵活而有效的研究资源,而且随着海量的图书、报纸、期刊、照片、绘本、乐曲、视频等人文资料的数字化,更多的专题性数据库或以独立的形式或以合作的方式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诸如华东师范大学沈志华教授主导的关于冷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主导的关于汉语基督教书目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都各有特色,值得关注。它们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也越来越被其他相关学科所看重。

作品目录

  1. 拥抱“大数据”对历史研究的挑战 (代序)
  2. 第一部分 大数据与史学研究
  3. 变革亦变异? ——大数据时代的史料收集与历史书写
  4. 大数据时代历史研究的可能性
  5. 行为的可数据化: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关怀
  6. 第二部分 数据库介绍和建设
  7. 日本国内近代史研究相关基础史料的数据库建设现状
  8. 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文本挖掘 ——以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为例
  9. 从高第书目到Bibliotheca Sinica 2.0 ——兼论数字化与汉学史研究
  10. 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编目实践
  11. 古籍数字化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应用 ——以韩国事例为中心
  12. 喜马拉雅研究与“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13. 跨越三地的史料数据整合 ——闽渝档案馆藏台湾“光复”前后之档案的现状与利用
  14. 论近代中国报纸广告的蜉蝣性与数字档案化
  15. 浅析“中国地方志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16. 历史文献的视觉档案 ——以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数字资源平台为例
  17. 第三部分 大数据与历史研究结合案例
  18. 数字人文时代的关系型数据库: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 )的应用
  19. 社会关系网络与范成大《吴郡志·人物》之编撰:以CBDB及Pajek为分析工具
  20. 大数据在蒙元史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读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部分札记
  21. 大数据视域下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中国历史地理学论丛》(2005—2014)的统计
  22. 古籍数字化在明代科举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以《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为例
  23. 大数据视域下的夏商文化起源研究
  24. 田野调查方法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山区聚落时空演变研究
  25. 第四部分 存在的问题和新的领域
  26. 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27. 大数据视域下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及挖掘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8. 古籍数字化在中国医学史研究领域的应用
  29. 网络工具与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 ——以出土文献、古文书为中心
  30. 清代女性别集规模化整理的现状和方向
  31.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字出版中的史学情怀
  32. 对当前中国大陆高校图书馆所购史学类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
  33. 从视觉进入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绪论
  34. 大数据在历史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热门划线

  1. 最典型的数据莫过于对各类数据库的访问记录,尤其是提供相关服务的图书馆更是在后台保存了各种数据,这是一种web数据,对它们进行收集整理不失为一种研究读者群体、选择意向、使用情况等方面情况的方式。这是对数据库的一种“偏门”用法,对各种文本、音频、影像数据库的内容并没有多少涉及。换句话说,实现文本的数据化才是大数据下史料收集成功的关键,是史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的重要途径2 人
  2. 历史学是一门艺术的说法也开始转变,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历史学家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提升史学的客观程度,成为史学“科学化”的里程碑2 人
  3. 利用大数据理念构建量化数据库,但并非是单纯地将历史材料“电子化”,而是需要凭借历史学者对原始材料的深刻理解,创造性地进行归类和整合,具体而言是设计变量编码方式将史料记载的复杂信息灵活妥当地分类2 人
  4.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2 人
  5.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 人
  6. 人们认为只有运用云计算服务器,大数据才能进入可运行的轨道,得到处理并实现价值。2 人
  7. 大数据时代2 人
  8. 数据亦史料2 人
  9. 伯托·布萨2 人
  10. 系统提出范式理论2 人
  11. 如何有效挖掘数据,成为将“数据”转变为“大数据”的关键,2 人
  12. 梳理相关文献数据以达到对以往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这是传统数据分析的理路,其目标是通过数据来实现的。虽然也存在对于经验的反思,但人们很难实现预测目标2 人
  13. 数据搜集能力与分析能力是决定人们能否真正跨入大数据应用时代的关键,2 人
  14. 技术正是以优化社会结构中的某个要素为突破点来塑造整个社会面貌的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