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哀伤,好的哀伤

坏的哀伤,好的哀伤

一部哲学指引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083 评价豆瓣读书
¥35.40¥29.50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2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哀伤,是失去深爱之人的怆痛,是可怕的无助感,是情感风暴里的颠簸。

哀伤不可避免。

但对于它,我们往往缄口不言,周围的人似乎也只会劝慰。

让我们哀伤的,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病吗?除了痛苦,我们是否可以从哀伤中寻得益处?

哲学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脆弱的事实,但可以为更智慧地经历哀伤做好准备——

去理解哀伤的真相,找到伟大而持久的安慰。

一部关于“哀伤”的“哲学指引”,爱丁堡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乔比以心理学、文学、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为基础,娓娓道来哀伤是什么、我们为谁而哀伤,也层层深入地讲述了为何哀伤会将人们引向更丰富的自我认知和对人性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

迈克尔·乔比,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教授,死亡与临终哲学协会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重点研究对象包括哀伤、自杀、康德伦理学、道德心理学等。已发表著作三部、论文七十余篇。其作品《自杀:哲学维度》获美国《精选》杂志2011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同理心与精神病患者的哀伤无能》获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2022年度论文奖。

译者:

杨春丽,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硕士导师,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研究、翻译实践与研究。出版有《花朵小史》《全球城市政治》等十余部译作。

作品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 我们为谁而哀伤
  3. 1.亲密关系
  4. 2.爱
  5. 3.依恋
  6. 4.幸福
  7. 5.在逝者身上投入实践身份
  8. 6.哀伤的多样性
  9. 7.结论
  10. 第二章 哀伤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11. 1.情绪和过程
  12. 2.在多样性中找到一致性
  13. 3.哀伤是一种活动
  14. 4.哀伤是一种关注
  15. 5·我们哀伤的对象是什么?
  16. 6.哀伤的对象是逝者的幸福所遭受的损失吗?
  17. 7.哀伤的对象是哀伤者的幸福所遭受的损失吗?
  18. 8.哀伤的对象是失去与逝者生前的关系吗?
  19. 9.为有来生的人的离世而哀伤
  20. 10.结论
  21. 第三章 在哀伤中找到自我
  22. 1.哀伤的活动及其目的
  23. 2.哀伤:回顾过去
  24. 3.哀伤:展望未来
  25. 4.自我认知和实践身份危机的消解
  26. 5.异议1:自我不是静态的
  27. 6.异议2:过度理智化
  28. 7.异议3:哀伤并非自我关注
  29. 8.健康的哀伤:不是翻篇,也不是放下
  30. 9.复原,恢复,遗憾
  31. 10.自我认知有何益处
  32. 11.悖论的局部消解
  33. 第四章 从痛苦中获得益处
  34. 1.自虐
  35. 2.痛苦和受苦
  36. 3.痛苦是一种代价
  37. 4.被痛苦吸引
  38. 5.痛苦是对自我认知的投资
  39. 6.哀伤背景下的痛苦的“益处”
  40. 7.结论
  41. 第五章 哀伤过程中的理性
  42. 1.缺乏理性的哀伤
  43. 2.必然的非理性:渴望逝者依然活着
  44. 3.在哀伤中回顾过去
  45. 4.为濒死之人做决定:临终的选择
  46. 5.为逝者做决定:丧葬的选择
  47. 6.结论
  48. 第六章 哀伤是人的义务
  49. 1.为了逝者及他人尽哀伤的义务
  50. 2.哀伤者向自己尽哀伤的义务
  51. 3.让自己失望:自我认知和自爱
  52. 4.就“对自己的义务”答怀疑者
  53. 5.结论
  54. 第七章 疯癫与医疗
  55. 1.哀伤会变成疾病吗?
  56. 2.哀伤如何反映出良好的心理健康
  57. 3·哀伤与社会生活能力
  58. 4.陷入循环效应
  59. 5.结论
  60. 总结 最富人性的哀伤
  61. 致谢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