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500年:金色的镣铐

金融危机500年:金色的镣铐

纵观救市措施如何再造金融体系、重塑世界格局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新大陆的贵金属,推动了公共金融的诞生。从1557年里昂的垃圾债狂热开始,跟随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殖民者的脚步,金融危机如同周期性的“病毒”,逐渐爬满世界的经济肌体。从此,金融危机不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一连串历史的演义。

18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的扩张,金融体系日益专业、复杂,货币的创造既成为时代的福音,让人们从中受益,获得更加便利低廉的融资成本,更高的交换生产效率,也成为恶魔的诅咒,让经济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规模空前的投机活动,疯狂、惊恐、崩溃以及令人胆寒的金融危机,成为近代世界经济的“标配”。

本书主要以金本位为线索,串联起1500-1970年间历史上重大的金融危机,并把历次危机的起源、过程和影响,纳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视野中去进行思考和分析。金本位制度虽创造空前财富,却也成为制造动荡萧条的罪魁祸首。

金融危机的出现以及相应救市措施的出台,促进了金融体制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世界的诞生。应对金融危机,表面上是要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恢复人们对市场的信任,但根本上却是要找到新增长点,实现价值增值,重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作者透过历史表象的洞察,能为我们了解当下经济金融形势提供有力参考。

彭兴庭,取得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先后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著有《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金融法制的变迁与大国崛起》《全球证券交易所行业变革:制度、竞争与技术》《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等专著,另有合著5本,在境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曾长期担任多家报纸和杂志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期刊发表各类评论百余万字。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序章
  3. 第一章 应对危机,从来就没有什么自由放任
  4. 第一节 公共金融的起源
  5. 第二节 假装狂热从没发生过
  6. 第三节 法国为什么会失败
  7. 第四节 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
  8. 第五节 两只“看不见的手”
  9. 第二章 寻找规则,怎样才算合格的最后贷款人
  10. 第一节 为政府划定边界
  11. 第二节 暂停实施《银行特许法案》
  12. 第三节 弱国如何走出萧条
  13. 第四节 白芝浩原则
  14. 第五节 制造者和拯救者
  15. 第三章 央行缺位,靠什么维护市场的繁荣稳定
  16. 第一节 自由放任的开端
  17. 第二节 防御性暂停
  18. 第三节 改变自由主义
  19. 第四节 清算所立功了
  20. 第五节 生产过剩
  21. 第四章 镀金岁月,谁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22. 第一节 大人物的舞台
  23. 第二节 拯救美好岁月
  24. 第三节 强有力的领导者
  25. 第四节 风险共担
  26. 第五节 保卫黄金
  27. 第五章 帝国沧桑,晚清历次金融风潮得失
  28. 第一节 货币大分流
  29. 第二节 两面清政府
  30. 第三节 监管的真空
  31. 第四节 功败垂成
  32. 第五节 无知之谷
  33. 第六章 金色镣铐,到底是要坚守还是放手
  34. 第一节 魔鬼的呼唤
  35. 第二节 从针线街到白厅
  36. 第三节 关闭华尔街
  37. 第四节 债务货币化
  38. 第五节 货币政策有效吗
  39. 第七章 通缩往事,大萧条和凯恩斯主义崛起
  40. 第一节 旧秩序的余晖
  41. 第二节 滑入深渊
  42. 第三节 终结者
  43. 第四节 四分五裂的世界
  44. 第五节 皇冠上的明珠
  45. 第八章 霸权羁缚,布雷顿森林体系兴衰变迁
  46. 第一节 重聚信任
  47. 第二节 “战后式”通货膨胀
  48. 第三节 英镑陨落
  49. 第四节 逃不过的美元危机
  50. 第五节 稳定之源
  51. 第九章 短缺经济,苏联计划经济的强盛与匮乏
  52. 第一节 拯救布尔什维克
  53. 第二节 匮乏从这里开始
  54. 第三节 饥饿的盛世
  55. 第四节 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56. 第五节 软预算约束
  57. 第十章 银本无毒,货币创造是如何变成诅咒的
  58. 第一节 停兑之困
  59. 第二节 创新之惑
  60. 第三节 打开潘多拉魔盒
  61. 第四节 通胀螺旋
  62. 第五节 转向计划经济
  63. 尾章
  64. 附录 危机年表(1500—1970年)
  65. 参考文献
  66. 中著
  67. 译著
  68. 外著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