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破壁机:乾隆年号下的世界(下)

历史破壁机:乾隆年号下的世界(下)

乾隆年号下的世界历史

系列作品
历史破壁机:乾隆年号下的世界
以时间连贯的叙事方式,打破空间的间隔,平行讲述公元1735至1795年大清乾隆盛世下的中国与世界。

作品简介

以时间连贯的叙事方式,打破空间的间隔,平行讲述公元1735至1795年大清乾隆盛世下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世界何以成为今日之世界

作者自述

什么是时间?

公元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给出了基本时间单位“秒”的准确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其他时间单位再用秒做定义,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

时间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世界里有的,只是处在永恒运动与变幻中的物质。时间则是人类思想的发明,是一种度量衡,从“秒”的准确定义中可以看出,这种度量衡用来度量物质运动变化的速率。

在已知宇宙中,最有魅力,最值得度量的运动变化,莫过于人类自身的记忆,人类生命的历程。从最初使用、制造和携带工具开始,人类有了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人类就开始有意识地去记忆自己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事,并用最初模糊的时间单位为记忆标定坐标。语言出现之后,人类开始用语言将自己的记忆表达,交流,传承。

一个年轻的父亲常常对他的儿子讲,你爷爷小的时候......说这话的人与听这话的人,实际上都不可能真切地感知这句话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语言表达和时间定位,人类的群体记忆得以传承。

这就是历史。

显然,脱离时间谈不了历史,而脱离空间,也谈不了时间。既然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度量衡,那么运动就必然少不了物质在空间上的变动。在人类群体记忆,也就是历史的表述中,人们常常用一个空间概念来区隔表述的范围,比如中国历史、欧洲历史、东方历史、西方历史等等。

这样的表述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历史唯一的表述方式。

相隔遥远的相思,是很多年轻人都体验过的一种滋味。那种心境的人们常常会想:他(她)现在在干什么呢?恰似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即使有空间的间隔,诗意依然可以使人意识到时间为活着的人们所共享。我们施展生命张力的同时,在我们看不见的空间,同样有人会活出他们的精彩。

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区隔空间的叙事方式,并不应该是历史的唯一。相反,时间才是历史的绝对。

本书为大家讲述清代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35年到公元1795年的世界历史。在这个时代,大清王朝如日中天,同时的西方世界也群星璀璨,都对如今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就必须认识这段历史。而要读懂这段历史,不强调同时性,不将中西历史贯穿成一部完整的世界史,那是读不懂的。

所以,本书采取了您即将看到的这种叙事方式。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