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纲

中华史纲

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变迁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6482 评价豆瓣读书
¥98.00¥26.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12-05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李定一创作的中国通史杰作,起于上古传说时代,止于近代辛亥革命巨变,记叙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变迁。

作者独具匠心地将中华历史划分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创始与发展、新陈代谢、定型、发展和没落六个时期,以司马迁式的典雅简练文笔,对几千年的史事进行了浓淡分明的叙述,虽为史纲,但“简得其当”。

对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作者皆能从独特的角度阐发新颖的见解。如从全球文明史的角度看待大禹治水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于后汉士人只知有家庭、朋友、师生的士风中,探讨东汉末年分裂格局形成的时代因素;从北魏孝文帝的教养背景中去探寻他力行“汉化”的原因;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断里寻找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等。此外,对于一些似有定论的“史实”,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篡汉、五胡乱华、大运河的修建等,他都根据翔实的史料做出了可能更符合历史情境的分析与判断。如此等等,至足彰显他独特的思辨史观、高远的历史格局和浓厚的文化情怀,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品味历史的意蕴。

李定一(1919—2002),字方中,重庆铜梁人。台湾当代知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知名教授,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四十余年,专精于中国近代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系,受教于钱穆、陈寅恪、张荫麟、邵循正等名师。毕业后由钱穆先生推荐,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哲史研究部担任研究助理。

1946年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著名的国际关系史学者韦伯斯特(韦伯斯特曾经指导费正清确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向)。求学期间,于伦敦、巴黎与罗马教廷所藏图书档案中多方探求史料,奠定了其日后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独具一格的基础。

1953年整理一百五十余万字中国近代史手稿,抽绎要义,以精辟的论史方式显现多年史学研究心得,完成《中国近代史》一书。此书颇受史学界重视,英译本于1970年出版。

1955年成为台湾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为保存前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与知名学者包遵彭、吴相湘等共同编辑《中国近代史论丛》两辑十八册。

1956年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指导该校中国近代史博士班学生的学术研究,且开始注意近代中美外交史问题。

1960年,《中美外交史》(第一册)出版。

1963年,应钱穆先生邀请,赴香港任教,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历史学系系主任,1966至1968年兼任文学院院长,与严耕望、全汉昇、牟润孙、罗香林等知名学者一起,为香港史学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1969年后定居加拿大。曾于1971年至1972年到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阅读中美外交档案。

1976年,应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之聘,返回台湾任教。

1978年,修订出版《中美早期外交史》。

1986年,从构思到完成历时三十余年之久的《中华史纲》出版。

李定一强调研究历史要有“史德”,即对历史要秉持客观、持平的态度。作为教授,他是学生眼中“有个性的历史学家”,他讲的课是学生追捧的名师之课;作为历史作家,他用慧眼考察史事,使一般读者均能获得巨大启发。

作品目录

  1. 自序
  2. 第一编 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时期
  3. 第一章 蒙昧时期
  4. ◉神话:先民心目中的“历史”
  5. ◉五帝:传说时代
  6. 第二章 三代:历史的肇始
  7. ◉夏代(前2070—前1600)
  8. ◉殷商(前1600—前1046)
  9. ◉西周(前1046—前771)
  10. 第三章 春秋时代(前770—前481)
  11. ◉霸政的兴起
  12. ◉霸政的发展
  13. ◉各国的变化
  14. 第四章 战国时代(前481—前221)
  15. ◉战国变法图强
  16. ◉诡谲的国际斗争
  17. ◉社会的激剧变动
  18. ◉孔子:民间讲学的创始者
  19. ◉诸子百家,百花齐放
  20. 第二编 中华世界之创始与发展——秦汉三国与魏晋(前221—317)
  21. 第五章 『中华世界』的创始
  22. ◉秦王政时期(前246—前221)
  23. ◉秦始皇时代(前221—前210)
  24. ◉对秦始皇的评论
  25. ◉复古与维新的斗争(前209—前202)
  26. 第六章 中华世界的确立与发展
  27. ◉文景之治:大一统局势的奠定
  28. ◉武帝的兴革
  29. ◉中华世界的巩固
  30. ◉王莽兴起的背景
  31. ◉王莽时代:一个理想的破灭
  32. 第七章 衰颓时期(25—220)
  33. ◉光武帝的政策
  34. ◉黯淡迷惘的士风
  35. ◉外戚、宦官与名流
  36. ◉长期分裂的前奏
  37. 第八章 大分裂的序幕
  38. ◉曹操的志事
  39. ◉三国的人物
  40. ◉三国鼎立
  41. ◉西晋:统一的幻象
  42. 第九章 中华文化概述
  43. ◉农业情况
  44. ◉工商业发达
  45. ◉学术与科技
  46. 第三编 新陈代谢时期——『五胡乱华』与南北朝(317—589)
  47. 第十章 大动乱局势(304—439)
  48. ◉西晋边境的情势
  49. ◉匈奴称雄时期(304—350)
  50. ◉羌氐称雄时期
  51. ◉北魏的统一
  52. 第十一章 江南的开发与繁荣——东晋
  53. ◉南渡后的政局
  54. ◉东晋的北伐
  55. ◉南朝的政局
  56. ◉新天地中的旧文化
  57. 第十二章 旧文化的再生
  58. ◉孝文帝的华化
  59. ◉中原的分裂
  60. ◉新民族的旧文化
  61. 第四编 中华文化之定型——隋唐与两宋(589—1279)
  62. 第十三章 辉煌的唐代
  63. ◉大一统盛世的前奏
  64. ◉唐初的政局
  65. ◉由盛而衰的经过
  66. ◉唐代之衰亡
  67. ◉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68. 第十四章 唐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69. ◉唐代的经济社会
  70. ◉唐代的文化
  71. 第十五章 国势式微时期
  72. ◉五代十国的概况
  73. ◉宋代开国的政策
  74. ◉变法图强
  75. ◉南宋的苟安
  76. 第十六章 两宋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77. ◉宋代的经济社会
  78. ◉宋代的文化
  79. 第五编 中华文化之发展——元明清之长期统一(1279—1842)
  80. 第十七章 元明两代之大势
  81. ◉蒙古人统治中国
  82. ◉明太祖的开国政策
  83. ◉明初政局
  84. ◉明政之衰与张居正之改革
  85. ◉明成祖的海外发展
  86. ◉元明两代的文化
  87. ◉明代之衰亡
  88. 第十八章 大清帝国
  89. ◉一统中华
  90. ◉清初的统治
  91. ◉由盛而衰之历程
  92. ◉早期中外关系
  93. ◉中西文化交流
  94. ◉清代的文化
  95. 第六编 中华世界的没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2—1911)
  96. 第十九章 西方势力的入侵
  97. ◉鸦片走私问题
  98. ◉鸦片战争
  99. ◉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100. ◉大清帝国的解体
  101. 第二十章 全国大动乱
  102. ◉太平军的勃兴
  103. ◉太平军的政治策略
  104. ◉满汉政权的转移
  105. 第二十一章 自强运动
  106. ◉“师夷之长”的发端
  107. ◉基督教再度传播
  108. ◉自强运动的阻碍
  109. ◉第一次中日战争
  110. 第二十二章 救亡运动
  111. ◉开民智运动与百日维新
  112. ◉义和团事件
  113. ◉辛亥革命
  114. ◉国民革命之顿挫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