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毒药视角下的古代中国文化史,美国医学史学会韦尔奇奖获奖作品。
¥50.99
作品简介
毒物和药物看似对立,但翻开中国医学史,我们会发现毒物曾被如此广泛地用于治疗风寒、疼痛、瘟疫等多种疾病与日常养生。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
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毒”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学中大量有毒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制品,包括有剧毒的“百药长”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现了强效药在身体上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种药效如何塑造了对药物及其治疗的疾病的知识。该书还发掘了古代中国对健康以及身体与有毒药物如何互动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们关注药物流动的物质性,其真正的意义与效用并不能被归结为固定的内核,而是依具体的技术干预、社会政治状况与个人身体体验而变化。
刘焱,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中国研究硕士,现为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亚洲史、医学史等。研究领域包括药学史、宗教治疗、炼金术、感官和情感史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知识交流。
朱慧颖,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文博研究馆员,现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展陈学术部。已出版《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中国医药与治疗史》《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等译著多部,并参编茶文化书籍和图录若干部。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序言
医学史中的物质转向
中古中国的医药文化
文本与认知文类
药物与身体
第一部分 可塑的药物
第一章 毒的两面性
“毒”的字源
中国古代文献中“毒”的多重意涵
《神农本草经》中的“毒”
《本草经集注》中的毒药
小结
第二章 毒药的转化
剂量的控制
药物的配伍
附子的加工
药商与药市
小结
第二部分 知识、权威和实践
第三章 以毒攻毒
鬼神、传染和疫病
蛊毒
巫蛊
小结
第四章 药物的流通
唐朝廷的医药管理
唐皇室的药材征收
《新修本草》的编撰
地方药物知识的转变
小结
第五章 实践中的药物
汉至唐的方书
孙思邈与其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验”方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医案
小结
第三部分 强身与厚生
第六章 诱人的刺激物
五石散的社会生命
石药与解散
五石散之辩
小结
第七章 向生而死
葛洪的炼丹理论
陶弘景的炼丹实践
唐代对丹药的驯化
服丹之体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