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协计算
植根东方人文传统,开启人机协作新纪元,共筑人类永续发展的明天!
作品简介
本书以“人机共协计算”这一理念为轴,以此对人机交互领域的现象予以归纳,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启发。本书主要设置为理论篇和技术篇,共11章:第1~4章是关于人机共协计算框架的理论篇:在回顾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中,引出人机共协计算理念的由来,对技术的目的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对人机共协计算框架所涉内容与范畴进行梳理;第5~11章是基于HEC思考的技术篇:将人工智能、数字正念、自动驾驶、信息交互、设计未来、跨文化设计六个方向与人机共协计算思想相结合,提供一系列相关案例及视角。本书可供青年学生、特别是希望突破现有研究框架去创新的各界科研工作者阅读,从而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定位和发展方向。
任向实,日本高知工科大学信息学院终身教授。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创会会长及终身名誉会长,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情报处理学会会士。在人机交互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教育工作近30年。
付志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未来、服务设计与智慧城市。
麻晓娟,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机共协计算。多次获得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奖项。
王建民,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常委,研究方向是智能汽车交互设计、智能媒介交互等。
孙华彤,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校区数字媒体设计教授,校区教授议会主席。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理事。从事跨文化设计、及全球用户体验设计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多次获科研教学奖。
袁晓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应急准备、国土安全和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的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和人的信息行为方面的人机交互。
王晨,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博士候选人,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理事、青年委员会主席,研究方向为人机共协计算、计算美学。
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推荐序一: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共协计算
推荐序二:心物一如、道器不二
推荐序三:计算领域的一部方向引领性的著作
推荐语
序言
理论篇
第1章 人机交互概述
1.1 人机交互问题的发端
1.2 人机交互是什么
1.3 人机交互社群的现状与展望
第2章 人机交互发展历史
2.1 广义的人机交互范式变革
2.2 人机交互发展中的重要思考
2.3 人机共协计算的定位
第3章 重新思考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3.1 人机共协计算思考的由来
3.2 HEC核心价值观
3.3 共协态
3.4 框架组件
3.5 设计原则
第4章 相关领域和研究展望
4.1 相近研究领域
4.2 未来展望
4.3 潜在益处
技术篇
第5章 人·AI共协(Human-Engaged AI)
5.1 概述
5.2 人·AI共协案例研究
5.3 总结
第6章 人机共协计算与注意力调节框架:设计自我调节的正念技术
6.1 背景和研究问题
6.2 相关工作
6.3 注意力调节框架
6.4 应用设计和用户实验结果
6.5 综合讨论
6.6 设计建议
6.7 结论
第7章 智能汽车应用场景中的人、车、环境交互
7.1 智能汽车概述
7.2 智能汽车中的交互
7.3 人机共协共驾下的交互设计案例
第8章 信息交互与人机共协计算
8.1 信息交互的传统关注范围——以语音检索为例
8.2 人机共协计算视角下的信息交互
8.3 未来发展议程
8.4 总结
第9章 设计人机社会中的人机共协关系
9.1 设计概述
9.2 设计与人机共协计算
9.3 人机共协设计实践
9.4 挑战与展望
第10章 设计权利话语示能,赋能全球流动性共协态
10.1 案例背景:社交通信平台的全球竞争
10.2 全球视野设计简述
10.3 设计权利话语示能,打造全球化产品价值主张
10.4 全球流动性的共协态:参与和赋能
10.5 如何协调差异设计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敏感性
第11章 结论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