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深意

文学的深意

聚焦当代文学现场“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人格仍然是最重要的写作力量,诚实是批评最大的公正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本书置身文学现场思考文学创作与批评,分文学的召唤、个体的凝视、小说的目光、批评的伦理四个部分,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文学批评等诸多文体,全面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世纪文学的鲜活灵动和利弊得失。作者秉持“文学与生命互证”的价值立场,看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格张力,视野开阔而深邃,行文清醒而警觉。在他的笔下,文学事关现实、语言、想象力、技巧,更事关主体、心灵、人格和边界,因而他的文学评论是可读可感、可思可想的,更是有温度有态度、有能量有生命的。

谢有顺,男,汉族,1972年7月生,福建长汀人。1998年2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评一级作家,2006年起,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2011),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2)。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化批评研究。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著有《成为小说家》《散文中的心事》《文学的深意》等著作二十几部,主编《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中国当代作家论》等丛书多套。曾获冯牧文学奖、中国文联“啄木鸟杯”优秀论著奖、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