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新疆人

我是一个新疆人

关于新疆的回忆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新疆的童年、少年回忆的散文集。《乌鲁木齐站》 和《冲出新·西·兰》 记录了高考和离开新疆的点滴,《写在儿童节》 与《写在母亲节》 是我对父母的思念。《乌鲁木齐和昆明》 以及《关于新疆的两个错》 有感于最近频发的恐怖事件,其前者发在新浪微博上之后24小时内转载量超过了三万,登上了微博热门头条。《新疆人在上海》 ,其实新疆人不光是在上海,在很多地方,或者说任何地方,都有类似的经历。最后,一篇《勿忘初心》 纪念我的与时间、空间都无关的童年。

无论何时我都会说我是一个新疆人。我不会去解释“我是新疆人,但我是汉族”。离开了新疆,离开了家,离开了祖国,但我觉得我离新疆从来都没有这么近过。新疆,是心头的一缕温情,是舌尖的一撮孜然,是清晨金灿灿的天山雪顶。我永远都是一个新疆人。

作者自述

和《在柏林》一样,这本文集里面的文字起初并不是为了集成一册的目的而写的。散落在时间各个角落的这些文字,有些像羊肉清汤撒点葱花一样娓娓道来,有些像大盘鸡或者“皮辣红”一样情绪略微激昂——都充满了我对故乡新疆浓浓的情意。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认清了这一点,放低了自己的姿态,才具备了跨文化交流的先决条件。如果你内心鄙视另一种文化,认为其根本无法理解,那么你和这种文化中走来的人怎么可能达到交流?你的刻板印象和你的潜意识阻止你的大脑接受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3 人
  2. 然而,也是时候思考一下了。你也许享受上海的便利和有奋斗就有结果的公平,但keep in mind,你的家,不在这里。3 人
  3. 在那个瞬间,我无欲无求。我爱所有人,却又不需要任何人。我的眼睛一直湿润,只是因为我身体健康。拿起弓箭,我是保护人类的父亲。拨弄琴弦,我是安慰人类的母亲。我慢慢呼吸着阳光浸透的空气,轻盈地走在柔软的云朵之上——云朵之下,夜里山涧的洪涝载着凡人的木筏冲向忽上忽下未知的黑暗——我心静如水。3 人
  4.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和我们的父母绑定在一起。他们一辈子奋斗是为了我们,我们一辈子的轨迹也是为了他们。这世界上但凡先进一点的文明,都不存在这样诡异的生活目标。人活着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价值的实现,而是父母的教诲、抑或是子女的福利。诚然,人需要爱父母、需要爱子女,然而在对于自己价值的追求上,这种爱却不再是复制,而是剪切到家庭里去了。2 人
  5. 爸妈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不管我们三十还是六十。我们这一生就是和父母牵绊在一起了。我尊重这种感情。但我对这种感情背后的来由感到恐怖和嗤之以鼻。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这种令人痛苦一生的牵绊不要再延续下去了。我希望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们可以把对彼此的感情的一部分“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和价值上去,能活得健康、自由和漂亮;我希望悲情的歌曲比如《时间都去哪儿了》之类的,不再能让人那么多眼泪……也许那个时候,全家人一起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笑着问:啥意思呀?2 人
  6. “妈妈,你不要死!”2 人
  7. 初中的我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球,一边学习一边锻炼。2 人
  8. 我们汉族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价值观逐渐单薄化、极端化。“远期生活目标”其实正是根据著名荷兰文化学者Geert Hofstede对文化的五个衡量标准之一。汉族人的生活目标就是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地娶妻生子、安居乐业、按揭买房。或者就是一定要赚很多钱,而且一定要让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有很多钱。2 人
  9.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其实本来就没有升学、求功名之类的价值观。他们世代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有青山绿水,有骏马羊群。早上有青草甘露,中午有牛羊奶酪,晚上有美酒美女。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望无际的草原。高耸的天山山脉,彩云腰间缠,爱情献花环。载歌载舞,生活浪漫。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生活,为什么要去头悬梁锥刺股?为什么要千军万马独木桥地追求功名?2 人
  10. 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准强加在其他民族头上,这本身就是同化的开端。2 人
  11. 你以暴制暴新疆的少数民族。国外的穆斯林以暴制暴国外的中国人。这种事情一点都不新鲜,种族仇恨和互相残杀向来都是历史课上讲也讲不完的主题。而且这种杀戮是跨世纪的,无休无止的。2 人
  12. “仇恨”这件事情到底为你做了多少好事。恐怕它除了让你抑或气得死去活来、抑或做出傻事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仇恨是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应激情绪,是和盲肠一样完全无用、却在有一天可以要了你的命的定时炸弹。仇恨就是体内的癌细胞,不能被清除(科普:正常人体内都有癌细胞),但是一旦爆发、扩散,灭亡就不远了。2 人
  13. 伊犁很远,但还有更远的,比如阿克苏。家在阿克苏的小伙伴还要再坐48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2 人
  14. T52/53之所以能在52小时内从上海到乌鲁木齐,主要是因为从上海到陕西这一段可以开得很快,节省了很多时间。这一段其实只开了12小时;剩下的40小时都耗费在甘肃和新疆境内。因为这一段气候恶劣,昼夜温差极大,钢轨必须留出足够的缝隙给热胀冷缩的效应。正是这每隔50米一断的节奏,让火车没有办法超越某一个速度,达到或接近就会产生共振、脱轨甚至翻车。2 人
  15. 新疆的大漠高速公路,也许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2 人
  16.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也不懂得为自己的言论负责。2 人
  17. “你一点儿都不像新疆人!”2 人
  18. 家。然而德国人骨子里的优越感却是任何一个足够敏感的人都无法忽略的。2 人
  19. “硬盘”。2 人
  20. 一辆豪车从身边开过,吹散了我几乎谢顶的头发。2 人
  21. 身体和灵魂,要么都在路上,要么都不在路上。如果一个在路上,另一个不在——要么就是身体去找灵魂,要么就是灵魂去找身体。2 人
  22. 勿忘初心。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