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睿周报·第23辑(第133-138期)
¥35.40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信睿周报》以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以访谈、学术随笔、书评、纸上展览等形式介绍国内外思想界和艺术界的前沿观念,试图打破学科界限,重构一个严肃、优雅、充满理性讨论的精神世界。
本书为信睿周报·第23辑(第133-138期)。
苏婉,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研究领域:社会人类学,族群组织与互动,游戏人类学,科技、法律与社会,现代性与自然伦理等。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欧盟大学协会(Erasmus mundus)客座研究员。《看电影》杂志、《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2012年获得育“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3年被评为育“新世纪优秀人才”。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译有《走出黑暗》《论电影》《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莱昂内往事》等。
陈丹丹,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教授,全球学术平台“全球研究论坛”创始人。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文化与思想史,全球史与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亚洲与中国。
作品目录
信睿周报第133期
责任越大,玩具越多一个世纪以来的玩具之辨
重新发现“乡土玩具”
毛茸茸的“圈套”jELLYCAT如何创造“拥抱”经济和治愈文化
“被偷走的记忆”与飞起的街角
位移、形式与关系谈劳伦斯·韦纳的语言雕塑作品
盒子,不是盒子,不止是盒子
运动社会学视角下的游戏、竞技与体育
信睿周报第134期
从游戏风景到怪物图鉴游戏研究的人文学视角
游戏之境:地点、视点与情境
禅与流转之境:作为风景的《黑神话:悟空》
从动物图鉴到虚拟图鉴电子游戏中的怪物图鉴研究
世界/视界断裂之处浅论类银河城游戏中的区域锁设计
“你开啊,我开不了!”双人电子游戏里的2号玩家
凛战:去本地性但国别化的电子竞技
信睿周报第135期
如何将中国史带入全球史?专访历史学家卜正民
拒绝“东方—西方”二元对立框架专访艺术史学家柯律格
二战后中国现当代绘画在法国艺术界的崛起
人之为人的“仪式”专访日本青年艺术家皆藤斋
相信“世界最终是讲理的”合理吗?
信睿周报第136期
卡车司机群体渴望获取社会的承认
寻找更适合中国的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建筑正在失去它作为社会改良工具的能动性
有必要以当前的眼光进一步讨论非职业艺术家的创作
中国法学研究风格及范式总体趋于多元化
传统意义的电影研究可能会成为古典学
药物有效性的概念需要被澄清
看见“作为认知主体的儿童”
一种更贴近土地与物候的气候政治,是否正在悄然发生?
游戏是多元的,是我们理解甚至改变现实世界的方法
普及超验整体的概念有助于缓解弥漫的焦虑
婚育问题是宏大的现代性问题的一部分
“历史可以资政育人”是一种误解
从文学的视角、用文学的方式去描述文学
现代性从来都是复调的,也不局限于宏观社会变迁
对文化剥夺的不自觉,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短板
学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动物生命的复杂性和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常被人类忽视
在展览中融入学术架构
新闻学专业的空心化趋势令人担心
中国知识界的知外能力仍然不足
现在流行的是人工人类智能,不是人工智能
信睿周报第137期
两个世界之间芒福德与新大陆乌托邦
从时钟到巨机器芒福德的人文主义技术观
“技术即文明”芒福德的技术哲学及其影响
错觉艺术背后的神经机制
平台经济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河上肇的转变
信睿周报第138期
从畅想大世界到关注小地方“针路航线”艺术行走实践
成为一个讨海人重访福建传统造船地
从九龙江出发的全球化记忆流动生命的三个切面
直接抵达事物本身我的海洋文本写作
流动的边界从海洋到港口的人类叙事
“海洋—地方”研究创作的六条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