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说有的话,我会说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是“替代”,这包括有新旧交替的新陈代谢,也有精益求精的更新换代,还有鱼目混珠的李代桃僵,而这一切的发轫点,就在于现代社会将我们熔铸为一个个可替换的部件。我认为“可替换性”已经成了某种潜移默化的标准,这也是我在文本中隐隐约约但又反复暗示的意思。
在作品中,我通过“我”、忠仁和其他几位在厨房里干活的人的故事,试图展现自闭、猜疑、阶层壁垒对人际关系的伤害,也隐隐透露人群抱团取暖的伪善,但最终,我希望探讨在一种压抑个性的现实中,如何获得身份认同,或者说该怎样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角色。
虽然故事里的角色,给出了某种程度的答案,但绝非公理。如果有人愿意读完这个故事,又愿意在读完之后想一想,我们在现实中该如何自处,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如果仅读完而没有想一想,那一定是故事的感染力不够,我会在荣幸之余反躬自省)。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我”这样的叙述角度。我很想用第一人称写一个故事,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这次恰逢豆瓣二次征文,于是给自己下了这个一个挑战,也是一桩训练。我试图改变一下过去那种狂想式的故事和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口吻,改用一种直白的语气,讲述一个平淡的故事。我压抑了自己很多次戏谑的冲动,也将很多话隐藏在文本之后,因为我想发掘一下不带渲染的语言和故事本身应有的魅力。换言之,我希望借由朴素的真实感来弥补种种不足,这是我唯一的训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