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第十卷

鲁迅全集第十卷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9.73788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仅根据最新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全书文字校订,只是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作品目录

  1. 小说旧闻钞
  2. 再版序言
  3. 序言
  4. 大宋宣和遗事
  5. 水浒传
  6. 续水浒传
  7. 三国志演义
  8. 隋唐演义
  9. 三遂平妖传
  10. 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
  11. 英烈传
  12. 绣榻野史 闲情别传
  13. 华光天王传
  14. 西游记
  15. 西游补
  16. 金瓶梅 玉娇李
  17. 续金瓶梅
  18. 三保太监西洋记
  19. 封神传衍义
  20. 水浒后传
  21. 今古奇观
  22. 今古奇闻
  23. 聊斋志异
  24. 女仙外史
  25. 儒林外史
  26. 野叟曝言
  27. 红楼梦
  28. 夜谭随录
  29. 耳食录
  30. 阅微草堂笔记
  31. 六合内外琐言 蟫史
  32. 燕山外史
  33. 品花宝鉴
  34. 花月痕
  35. 包公案
  36. 施公案
  37. 三侠五义
  38. 青楼梦
  39. 官场现形记
  40.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1. 源流
  42. 评刻
  43. 禁黜
  44. 杂说
  45. 引用书目
  46. 唐宋传奇集
  47. 序例
  48. 卷一
  49. 古镜记 王度撰
  50. 补江总白猿传
  51. 离魂记 陈玄祐撰
  52. 枕中记 沈既济撰
  53. 任氏传 沈既济撰
  54. 卷二
  55.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 李吉甫撰
  56. 柳氏传 许尧佐撰
  57. 柳毅传 李朝威撰
  58. 李章武传 李景亮撰
  59. 霍小玉传 蒋防撰
  60. 卷三
  61. 古岳渎经 李公佐撰
  62. 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撰
  63. 庐江冯媪传 李公佐撰
  64. 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
  65. 李娃传 白行简撰
  66. 三梦记 白行简撰
  67. 长恨传 陈鸿撰
  68. 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
  69. 开元升平源 吴兢撰
  70. 卷四
  71. 莺莺传 元稹撰
  72. 周秦行纪 牛僧孺撰
  73. 湘中怨辞 并序 沈亚之撰
  74. 异梦录 沈亚之撰
  75. 秦梦记 沈亚之撰
  76. 无双传 薛调撰
  77. 上清传 柳珵撰
  78. 杨娼传 房千里撰
  79. 飞烟传 皇甫枚撰
  80. 虬髯客传 杜光庭撰
  81. 卷五
  82. 冥音录
  83. 东阳夜怪录
  84. 灵应传
  85. 卷六
  86. 隋遗录卷上 颜师古撰
  87. 隋遗录卷下 颜师古撰
  88. 隋炀帝海山记上
  89. 隋炀帝海山记下
  90. 迷楼记
  91. 开河记
  92. 卷七
  93. 绿珠传
  94. 杨太真外传卷上 乐史撰
  95. 杨太真外传卷下 史官 乐史撰
  96. 卷八
  97. 流红记 魏陵张实子京撰
  98. 赵飞燕别传 谯川秦醇子复撰
  99. 谭意歌传 谯郡秦醇子复撰
  100. 王幼玉记 淇上柳师尹撰
  101. 王榭传
  102. 梅妃传
  103. 李师师外传
  104. 卷末
  105. 稗边小缀 鲁迅纂
  106. 汉文学史纲要
  107.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108. 第二篇 书与诗
  109. 第三篇 老庄
  110.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111. 第五篇 李斯
  112.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113.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114.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115.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116.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