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棠发布的作品2
- 東京归人连载5647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 《東京归人》之后,我又拾起了写到半路的小说。这个小说是东日本大震灾之后开始写的,然而怎么写也不对。如村上春树所言,活得像小说的人,往往不能就之写出什么。他听了这些故事,也不能就之写出什么。写着写着,两届豆瓣征文大赛又过去了。 想拎去征文大赛,因为凭《東京归人》的经验,我近乎零的经营头脑和影响力完全不能和豆瓣阅读的首页相比。征文大赛一搞就是几个月,得奖作品还时时回顾。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消除冯唐说的,内心肿胀,那么我写进日记,烧掉可也。 好些作者也说,为什么要在豆瓣写,也…(展开)
作者自述:
《東京归人》之后,我又拾起了写到半路的小说。这个小说是东日本大震灾之后开始写的,然而怎么写也不对。如村上春树所言,活得像小说的人,往往不能就之写出什么。他听了这些故事,也不能就之写出什么。写着写着,两届豆瓣征文大赛又过去了。
想拎去征文大赛,因为凭《東京归人》的经验,我近乎零的经营头脑和影响力完全不能和豆瓣阅读的首页相比。征文大赛一搞就是几个月,得奖作品还时时回顾。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消除冯唐说的,内心肿胀,那么我写进日记,烧掉可也。
好些作者也说,为什么要在豆瓣写,也没几个钱,不就是为了和读者交流吗。
唉,一开始我在豆瓣写,真是为了看看能不能赚钱的。后来我想,写作新近才成为正当职业,现今称为诗人的那些古人,多数是公务员。有些中途做了农民,有些卖过字画,语文课本都说他们怀才不遇,坎坷潦倒了。作家听起来挺高尚,讲到赚钱,一下子也只能想起村上春树和冯唐,可能高尚的一个原因也是不赚钱吧。
和读者交流,这的确是科技赋予作者的幸运。一个读者一句简单的肯定,也足以令你感到十二万分的快乐。然而你不能若有所得一整天,那乐滋滋的感觉两分钟之内就会完全氧化,再乐下去可痴了。偶有知己,指认出一千个读出来的哈姆莱特之中,写出来的那一个,还费心费时给你建议,你不禁觉得没有白活,人生不过如此。可是你毕竟要在没有几个高峰的路上活下去,你还要孤独地写下去。写作是孤独的,不管手写还是打字。
很多人的写作经验里提到,完稿之后拿给一两个朋友看。问题在于,你的朋友不等于你的读者,给朋友看稿子比看旅游照更可恶。我以为写出一点什么是我的终身追求,原来不值得为其搞得没有朋友。
唯有一个人锲而不舍地写,所有专业作家都说这是第一条守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工作。你不要去想窗外的好天气,不要走到厨房里找东西吃,不要理会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你差那么一点点就绷不住要疯了。“画画的时候,我能察觉手上肌肉所有细微的牵动,稍有差池都不行。我恨不得冲出屋外狂奔。想到这个世界上有比我年轻十岁却画得比我好的人,我也只能忘了他们,继续画我的。”一个有一面之缘的漫画青年和我说。一样的。
当你想到,你是为了一个特定人群在写,你感到他们是你的客户了,你好像得先搞清楚他们的需求了,这时候又是一万个讨厌了。
你得写出振聋发聩的东西,像iPhone一样,消费者根本想都没想过的东西。这种东西好像不是文学。文学真的有必要吗?如果你发现了新大陆,那必须写下来,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如果你想明白了世界上有没有神,那更必须写下来。写,是这样的东西。而写作,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世上文字多是垃圾,大智慧就只有这么多,我的小念头,已经不知几多人写过。
不得不回到艺术的形式上去。你写东京,我也写东京,我们的写法不同,写法本身就是意义。虽说文胜质则史,但不文的一定不是艺术。
写到这里我沮丧得很,现在是过了大概一年接着写的,发觉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都讲到艺术了,还有什么好讲的。
2016年初记
2017年3月18日写下结尾
东海棠的评论34
- 感觉作者也编不出个什么理由来,于是干脆老实交代,主人公就是不知怎的,很看重六十五,然后忽然之间上了路。总体结构清晰,沿路隔靴搔痒。自洽的歪理令人发笑,比如阿萍类比水、屎、面包、葡萄酒,说明"道理相通"。但是主人公心里反驳她,却是串联起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和B(少数服从多数),得出非A(真理还…评论《阿馍和他的“六十五”》0回应0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