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不让生育的社会
虽然阐述的是日本社会的现实,但并非放送协会一贯的纪实风格,没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引人入胜,而是从一开始就点名了全书的主旨,即为何无法成为父母,是因为社会不允许任性。最普遍的理由是以妊娠为由实行的解雇。女性遭遇的职场歧视不允许女性在最佳的孕期备孕,一旦怀孕,寒窗苦读得来的文凭和苦心经营得来的业绩都会付之东流,相当于整个人生被推倒重来。然而除了女性本身,几乎无人会为此买单。所有人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母爱有利于社会进步,却不会去想对于第一次接触孩子的母亲来说,生育是牺牲并非爱,自然谈不上母爱的积极作用。这点在无法休到合适育儿假的男性身上同样适用,这就是为什么那位替全校男性争取育儿假福利的达雄先生显得如此珍贵。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的匮乏和配套设施的缺失也是不被允许生育的两大原因,没有金钱、没有条件、没有经验,年轻的男女们明明是第一次成为父母,却被要求像个熟手一样去处理婴儿这种未知生物,可怕的育儿成本与精力付出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更要命的是孤独感,而绝望总是容易让人走极端。这体现出了本书的另一个特色,那就是和其他纪实文学不同的是,本书在分析不让生育的社会时也给出了一些积极的方向,尽管无法彻底解决少子化难题,但至少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有利建议。 好在面对同样的少子化难题,国家正在积极地改革和进步,比如在孕期检查中加入产后抑郁的筛查,把产后抑郁当作一项病症而非矫揉造作认真对待;再比如曾一度形同虚设的托儿所制度正在逐渐回归,双职工家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结构,而总得有人来承担经济进步的代价。就好像有些读者说的那样,本书无疑是让人致郁的,几乎是单身劝退的最佳写照,然而繁衍生息终究是生物天性,是任何劝退都无法阻挡的。如此想来,如果有一天生育的环境可以得到大幅改善,不用催生,总会有年轻男女愿意干柴烈火,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出贡献。这样的社会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但没准很快就能见到,因而至少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