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入爱河
竹心1147
强推
《智者不入爱河》成年人的治愈之书
不要被书名欺骗,虽然人常说“智者不入爱河”,但男主角齐宋却说 “我愿意为你游过海峡”(法国电影《非法入境》梗,文中多处提到)。虽然“民法典婚姻编,无一字有关爱情”,但女主角关澜还说了: “从法律上讲,婚姻其实只是人身和经济的结盟,爱或者不爱根本不是必要条件,但我一直觉得爱挺重要的……” 实际上,这部充斥着离婚案的小说非常治愈。而且它包罗万象,不仅仅关乎爱情。(虽然很难有什么比一个看惯了婚姻的丑陋面、人性的阴暗面的家事律师还能说出“爱挺重要的”来得更治愈的了。就像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所谓的“治愈”是全方位的。 一、婚恋恐惧的疗愈 小说描绘了一个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的人(齐宋)建立起一段让他觉得安全的、健康的亲密关系的全过程。读者一路看着过去会触发他回避的“开关”一个又一个失效,看着他跨过一道又一道自己设定的边界,向伴侣(关澜)一点又一点地袒露真实的自己,或平静或挣扎,或坦然或忐忑。最后,他在亲密关系中的“MAC” (重大不利变化条款,这里特指不婚)也失效了。 这都是因为关澜给了齐宋切实的安全感。让他觉得,在她这里,他的一切都会被无条件的接纳。关澜是在爱里长大的人,不需要在亲密关系中拼命补偿自己。她不会对齐宋过度索求,还能给他需要的理解和包容。而且,因为工作繁忙、家庭压力大,她无法把爱情放在最高优先级,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为情所困,微妙地契合了齐宋最初的需求:维持一种既不远又不太近的距离。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靠近她,不安了就逃开,调适好了再回来,跟他那只别扭的猫咪(马扎)一样。而关澜呢,虽然也会介意他突然的疏远,但她能安顿好自己,给他想要的空间,若他走远了就算了;若他想通了,又鼓起勇气凑过来了,就摸摸他、回应他的需求。就这么慢慢地累积安全感。直到他放心地展现出自己的脆弱。就像马扎露出了肚皮。信任就这么建立了。 而齐宋也恰好契合了关澜的需求。她想要的不过是在疲惫、难过时有个肩膀靠一下,在突然想倾诉时有个人可以听她说些不方便跟别人聊的话。而这些齐宋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或许笨拙,但很走心。他尊重关澜,从不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却会在她需要时提供给她恰到好处的帮助。 而且,他还拥有关澜最看重的特质:情绪稳定。他不会要关澜替他收拾什么烂摊子,对她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会主动出击,但从不会为难她,更不会以爱为名伤害她。回避机制被触发了,他会自己默默“下线”,但调节好了就会自动“上线”,至多添堵、不添麻烦。 两个把伤口深深藏在厚痂下的成年人慢慢地对彼此卸下心防,靠近彼此,温暖彼此。这段关系滋养着他们,给他们提供着能量,让他们得以与过去和解,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旁观这个过程相当治愈。它让人相信,就算是对亲密关系最苦手的人,只要遇到对的人,仍然可以获得幸福。 但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中没有“happily ever after” ,一段亲密关系总在面临挑战,关澜也会为这段关系的未来惶惑,因为她和齐宋“确实什么都没经历过”。她并不能充满信心地说他们会一直很好,因为她知道“在新鲜感消失的那一刻,一段关系其实才真正开始”。 但她同样清楚,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她都有能力去承担后果。这是她进入一段长期深入的亲密关系的底气。如果自信所有的不利变化自己都有预案、可以接受、能够处理,那么为何不能顺其自然地去爱和被爱呢?这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它告诉我们,我们恐惧的或许不是未知的伤害,而是没能力承担坏结果的自己。要克服这种恐惧,看别人谈恋爱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储备享受过程的智慧和承担后果的能力。 二、童年创伤的疗愈 阿德勒那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恰好就是关澜和齐宋的写照。关澜有很好的父母,他们给了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她的人生也曾坠入低谷,是父亲那句“你回家来,不要害怕”托住了她,让她有条件、有力量重新出发。 而齐宋的成长环境与之截然相反。父母俱全,却活得像个孤儿。他的回避型依恋就是典型的“后遗症”。他不会安慰别人,不喜欢身体接触,也不擅长处理亲密关系,表现得很“独”。这都是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得到过,他不能像别人那样潜移默化地从父母身上模仿学习到这些。 更糟糕的是,不被父母接纳、关爱的孩子,难以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成年后的齐宋只能靠在事业上不断攀登来证明自己,因为他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不知道除了功成名就,自己还有什么值得别人喜欢。 在亲密关系中,他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触发回避机制。任何让他觉得伴侣会抛弃自己的信号都会令他自动疏远对方。而且,他总会给伴侣一种疏离感和隔阂感。因为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那个孤独的、弱小的、无助的自己从未被治愈。他吝于示人,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遥远的往事很难对别人说出口,另一方面是担心这样狼狈的自己并不会被接受。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安全依恋型的关澜。她情绪稳定,内心强大,能包容他的若即若离、忽远忽近,做到“不问、不急、不怯”,有足够的耐心等他一点点地卸下防备,露出藏在坚硬外壳里敏感脆弱的部分,然后温柔地接纳他。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终于在无条件的爱中被治愈了。 三、亲子关系的疗愈 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妈妈们经常会被气到肝疼。但关澜总能按捺住脾气,试着换位思考,平等地与女儿交流。因为从小到大,她的母亲对她说过最严厉的话,也不过就是“侬昏头了”。 面对女儿薛定谔的“早恋”,她没有简单粗暴地横加干涉,而是认认真真写了万字长文(好些读者都收藏了以便日后使用 :D),以自身经历为案例替女儿分析她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教她如何尊重别人、保护自己,并承诺会在她需要时提供支持。 因为在她小时候,父亲待她也是如此充满耐心。为了解决她学游泳时“怕水”的问题,他选择遍阅群书寻找不会让她呛水的方法,而不是图省事地将她往水中一丢了事。这种充满温情的家庭教育令她成长为如今这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关老师”。 虽然女儿经常气人,偶尔显得“没良心”,让读者替关澜感到不平,但是孩子也是最公平的,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关澜的付出并没有被辜负。母女之间最终通过沟通解开了心结。 关澜与女儿、与母亲之间也有过误解和冲突,但让人觉得很温暖、舒服的是,她们不会肆意伤害对方,愿意站在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始终用对话去消除误解、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她们彼此相爱,愿意为了对方的幸福而不计自己的得失。 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学习成为这样的父母。 四、价值衰落的疗愈 除了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这部小说更触动我的是两位主角对律师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对法律的敬畏、对底线的坚守、对当事人的责任心,还有那份在当今社会很稀缺的理想主义。 当一个看惯“好人最坏的一面”的离婚律师说“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受害者吗?如果说一个人必须无过错才配主张自己的权利,那法律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时,读者真的能感受到一种理性与感性高度统一的人性之美。 除了这些以外,这部小说治愈我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关澜与赵蕊的闺蜜情、赵蕊和丈夫李元杰之间的青梅竹马情,关五洲的深厚父爱……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常常觉得心里暖暖的,充满了能量。推荐阅读,相信我,必不会辜负时光。 p.s.小说里涉及各种与婚恋有关的法律知识,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D
56 点赞
7 回复
  • 8号樱桃
    书评麻烦以后多写写,第一次发现读书评也很治愈。还有,得来个二刷。
    5 点赞
  • 竹心
    8号樱桃
    谢谢鼓励,么么。
    0 点赞
  • 湮ing
    书评写的真好,仿佛就是我的嘴替。阅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治愈感难以言喻,通过你的书评我意识到那些治愈的来源。
    3 点赞
  • 竹心
    湮ing
    谢谢(比心)。
    0 点赞
  • 张疼疼
    看完书还是得上豆瓣看看其他小伙伴的书评才行 总感觉有种倾诉欲 可你写的也太好了吧 分析得理性又全面 小说标题起得很贴 故事治愈又慢节奏 看起来特舒服
    2 点赞
  • 曲别针
    有条有理 不急不躁~写的特别好
    0 点赞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