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发布的作品10
- 历史破壁机:乾隆年号下的世界(下)乾隆年号下的世界历史历史 · 德国 · 英国 · 清朝 · 中国史 · 世界史
作者自述:什么是时间? 公元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给出了基本时间单位“秒”的准确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其他时间单位再用秒做定义,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 时间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世界里有的,只是处在永恒运动与变幻中的物质。时间则是人类思想的发明,是一种度量衡,从“秒”的准确定义中可以看出,这种度量衡用来度量物质运动变化的速率。 在已知宇宙中,最有魅力,最值得度量的运动变化,莫过于人类自身的…(展开)
作者自述:
什么是时间?
公元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给出了基本时间单位“秒”的准确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其他时间单位再用秒做定义,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
时间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世界里有的,只是处在永恒运动与变幻中的物质。时间则是人类思想的发明,是一种度量衡,从“秒”的准确定义中可以看出,这种度量衡用来度量物质运动变化的速率。
在已知宇宙中,最有魅力,最值得度量的运动变化,莫过于人类自身的记忆,人类生命的历程。从最初使用、制造和携带工具开始,人类有了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人类就开始有意识地去记忆自己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事,并用最初模糊的时间单位为记忆标定坐标。语言出现之后,人类开始用语言将自己的记忆表达,交流,传承。
一个年轻的父亲常常对他的儿子讲,你爷爷小的时候......说这话的人与听这话的人,实际上都不可能真切地感知这句话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语言表达和时间定位,人类的群体记忆得以传承。
这就是历史。
显然,脱离时间谈不了历史,而脱离空间,也谈不了时间。既然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度量衡,那么运动就必然少不了物质在空间上的变动。在人类群体记忆,也就是历史的表述中,人们常常用一个空间概念来区隔表述的范围,比如中国历史、欧洲历史、东方历史、西方历史等等。
这样的表述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历史唯一的表述方式。
相隔遥远的相思,是很多年轻人都体验过的一种滋味。那种心境的人们常常会想:他(她)现在在干什么呢?恰似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即使有空间的间隔,诗意依然可以使人意识到时间为活着的人们所共享。我们施展生命张力的同时,在我们看不见的空间,同样有人会活出他们的精彩。
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区隔空间的叙事方式,并不应该是历史的唯一。相反,时间才是历史的绝对。
本书为大家讲述清代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35年到公元1795年的世界历史。在这个时代,大清王朝如日中天,同时的西方世界也群星璀璨,都对如今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就必须认识这段历史。而要读懂这段历史,不强调同时性,不将中西历史贯穿成一部完整的世界史,那是读不懂的。
所以,本书采取了您即将看到的这种叙事方式。
- 历史破壁机:乾隆年号下的世界(上)乾隆年号下的世界历史历史 · 清朝 · 中国史 · 世界史 · 乾隆
作者自述:中国何以为今日的中国,世界何以为今日的世界。世界在剧变的时候,中国是怎样的?中国的盛世下,世界又如何?
- 剩唐(一)唐王朝中后期记事历史 · 长篇小说 · 文化 · 唐朝 · 演义 · 盛唐 · 历史传奇
作者自述:我敢把这个故事讲完,您敢听完吗?是的,我们这个民族有这么一种习惯,听故事只听好听的那半截,要是另外半截不符合好听这个调调,就干脆不听。比如,苏秦悬梁刺股之后配六国相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鸡血故事,可苏秦最后惨死刑场的结局,有几个人知道?再比如近年来被大家捧上了天的曾国藩与胡雪岩,他们的风光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结局呢,一个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几乎身败名裂,另一个最终被革职抄家,这些故事又似乎没几个人说呢。 诚然,我们需要励志的故事,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励志的故事吗?我们不愿意听到那些虐心的故…(展开)
作者自述:
我敢把这个故事讲完,您敢听完吗?是的,我们这个民族有这么一种习惯,听故事只听好听的那半截,要是另外半截不符合好听这个调调,就干脆不听。比如,苏秦悬梁刺股之后配六国相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鸡血故事,可苏秦最后惨死刑场的结局,有几个人知道?再比如近年来被大家捧上了天的曾国藩与胡雪岩,他们的风光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结局呢,一个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几乎身败名裂,另一个最终被革职抄家,这些故事又似乎没几个人说呢。
诚然,我们需要励志的故事,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励志的故事吗?我们不愿意听到那些虐心的故事,但是没有被虐过的心,算是一颗成熟的、强大的心吗?
所以,我要把一个故事给大家讲完,我也没有指望会有很多的听众,因为我们的民族里,真正成熟强大的心灵其实并不多。不是吗?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剩唐》。是的,不是盛唐,是剩唐,安史之乱后那个剩下半条命的唐王朝,大乱之后她没有死,她还活着,不论你觉得那是坚强也好,是苟活也罢,她活着,而且还继续活了一百多年。而且除了那些强盛的泡沫,大唐王朝该有的一切都还有。不仅如此,剩下的那半截唐朝还在坚强地孕育一个新的时代。公元960年,赵匡胤将那个新的时代命名为“宋”,那是另一片风华绝代。
这就是历史上的“唐宋变革”。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梦想,而剩唐时代人们的梦想却与其他时代不同。其他时代,人们的梦想都寄托在未来,而剩唐,人们的梦想却已经存在于过去。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诉你,这是一种虐心的体验!
但是,你若是一个成熟的人,你就应该知道,虐心的体验中有启迪,有成长。所以,《剩唐》,值得起你的青睐!
本书立意即在于为读者解压这八个字里的一百五十年。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历史人物为核心。从安史之乱结束的公元762年讲起,根据时间顺序一直讲述到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导致唐朝名存实亡为止。
那时的郭子仪、李光弼、唐德宗、唐宪宗、韩愈、李愬、白居易、元稹、仇士良、李德裕、牛僧孺、唐宣宗、王仙芝、黄巢等您熟悉的人或者您应该熟悉的人都将在本书中渐次登场。那时的大唐、吐蕃、回纥、南诏等当时屹立在中华版图上的各大政治势力也将在本书中重现他们曾经的龙争虎斗。那时的心战、兵战、真诚、伪善也会在本书中一一亮相。
完全重现历史真实是无法期冀的事,我们只能基于可靠的历史资料尽可能客观地拼合历史的碎片。在讲述唐朝历史事件及人物时,本书的资料主要来自于经得起考验的三部史书:成书于后晋,保留了最多的唐代第一手文献资料的《旧唐书》和成书于北宋,由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以及北宋嗜血巨擘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本书中出现的很多唐代政治文书原文(读者请放心,所有这些原文都配有有趣的翻译),则大多来自专门的古典公文文集《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这两步典籍是宋朝政府为了学习和继承唐朝政府的公文风格而编撰,可靠性是有保障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本国人在记载历史时总是偏袒本国的,唐朝也不例外。然而唐朝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王朝,哪怕是中后期时的唐王朝也是如此。唐朝影响着周边各政权的命运,吐蕃、回纥、南诏等周边各政权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唐朝的命运。本书涉及到这些内容时,也尽力参考了其他各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力求以一个更客观的视角为读者展示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面貌。
先有客观,才有真实,这是本书一以贯之的信念。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在详细描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之前,不对其妄下评价。统治阶级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压榨民众,他们也能有高尚的梦想。民众也不是随时随地都站在真理的一边,他们也很容易被煽动成暴虐的群氓。与大唐为敌者不一定是天生的撒旦,与大唐结盟这也不一定就是道德的天使。
总之,在爱与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
客观了,真实了。是不是就一定无趣了?不是的,本书作者不是专业历史学者,没有高深的学术腔调。相反,文字的易读有趣是本书作者的特长之一。本书作者坚决反对用学术腔调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但历史上又的确有很多问题是复杂的,那又怎么办呢?本书并不逃避为读者解析复杂问题的责任,但依然强调可读性。本书用生活化的语言首先为读者解释各学科常识,再用这些常识去解析各个历史事件,深入浅出之余也能让读者在读过之后有所启发。读者读到的是唐朝,而读者能得到的思考却绝不只是唐朝。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