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〇年代(增订本)

八〇年代(增订本)

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9116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1980年代是一个经济学家群体作业、团队作业、发挥组合影响的时代。从空间而言,他们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月坛北小街、皇城根9号院一带;从人物跨度而言,上下三代。

第一代,出生于1920年以前,几乎都是忠诚于共产主义的“老布尔什维克”。1949年后,是他们怀着后人难以想象的理想,参与创建了中国的计划经济制度;又是他们最早觉悟到这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制度,以极大的勇气批判、改革他们亲手建成的制度,像孙冶方、薛暮桥、蒋一苇,等等。

第二代,出生于1920—1940年。他们中有的在民国时期上大学,接受了西方经济学训练,像刘国光、董辅礽、高尚全;有的1949年以后入大学,以学习《资本论》和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主,改革开放后,得以学习现代经济学,像吴敬琏、赵人伟。他们年富力强,承担起历史使命,参与了体制改革,也觉悟到经过改革的制度有各种弊端。他们将学术理念、国际视野融合,承上启下,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历史局限。

第三代,出生于1940—1960年,主体是“老三届”,当过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入体察。1970年代末,他们重新获得受教育机会,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之心,投入改革洪流,风云际会,机缘巧合,以30岁左右的年纪,切入改革核心问题,将发自中国社会基层的改革意愿和呐喊转化成政府的文件政策,转化成学术理论,参与和影响了中国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三代经济学人为国人接受今天认为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这本书选择1980年代的经济学家群体,通过一个一个人物和事件来展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画面,以及三代经济学人的探索和努力。

本书曾获《新京报》、《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入围新浪、搜狐等媒体年度好书榜。此次增订新收录《历史之棱镜——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辉煌,但是不可持续——解读“五道口”现象》、《杜润生:好大一棵树》等篇目,并有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新序言《1980年代的“民族记忆”》,以及朱嘉明回忆马洪先生的长文《马洪——一位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柳红,独立学者。1960年生,山西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工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现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作品目录

  1. 增订本序:1980年代的“民族记忆”
  2. 序言(刘国光)
  3. 序言(高尚全)
  4. 自序
  5. 楔子
  6. 第一代(1900—1920)
  7. 三本书的命运
  8. 两份《初步意见》的背后
  9. 鲜为人知的莫干山会:记1982年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10. 薛暮桥:把“漏洞”改成“大门”
  11. 蒋一苇:挺进,挺进
  12. 访日归来
  13. 承前启后的结构组
  14. 光荣绽放的工经所
  15. 遥想“技术中心”当年
  16. 1983—1984年,中国有一场新的世界产业革命大讨论
  17. “孙冶方奖”的精神
  18. 徐雪寒:丹心雪寒
  19. 新老交替:经济中心的投票
  20. 常识战胜愚昧:面向新技术革命的对策研究
  21. 杜润生,好大一棵树
  22. 第二代(1920—1940)
  23. 体改委:改革的“中枢”
  24. 吸引外资:谁利用谁
  25. 探索与选择:对南斯拉夫、匈牙利的历史性考察
  26. 刘国光:从标兵文章到双重模式
  27. 完美的互动:胡耀邦与周叔莲的书信
  28. 颐和园讲习班
  29. 开讲西方经济学
  30. 东欧来风:布鲁斯
  31. 东欧来风:奥塔·锡克
  32. 东欧来风:科尔奈
  33.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道口有道
  34. 辉煌,但是不可持续——解读“五道口”现象
  35. 西天取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最早的访问学者
  36. 1985:巴山轮之行
  37. 《经济研究》:沉重的转型
  38. 董辅礽:守身为大
  39. 一颗留下轨迹的流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40. 对话1987
  41. 改革思路的碰撞
  42. 第三代(1940—1960)
  43. 脚踏实地的发展组
  44. 横空出世的莫干山会:记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45. 历史之棱镜——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46. 天津会议:腾飞的构想
  47. 《论坛》春秋
  48. 西部畅想曲
  49. 组合的力量
  50. 参考文献
  51. 人名索引
  52. 后记
  53. 增订本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