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启示录(全二册)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二册)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3136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生前读了十七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本书。

本书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

全书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八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节。作者还将文中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的启发性语句提炼出来,共计122条,并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于页面右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等。

作品目录

  1. 作者简介
  2. 导言 观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资治通鉴》的地位和价值
  3. 周纪(《资治通鉴》卷一至卷五)
  4. 第一节 三家分晋:智伯的覆亡
  5. 第二节 改革与用人:魏文侯的治国之道
  6. 第三节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7. 第四节 和而不同:子思的忠告
  8. 第五节 察察为明:卫嗣君的权术
  9. 第六节 商鞅变法:“百代都行秦政法”
  10. 第七节 与时俱进:秦国的对外发展战略
  11. 秦纪(《资治通鉴》卷六至卷八)
  12. 第一节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13. 第二节 内部的溃败:亡秦者,赵高也
  14. 第三节 楚汉之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15. 汉纪(《资治通鉴》卷九至卷六八)
  16. 第一节 礼法合治:汉初治国方针的确立
  17. 第二节 “郡国并行”背后:汉初政治生态分析
  18. 第三节 时势与权变: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19. 第四节 汉武帝经营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20. 第五节 霍光辅政:家族腐败的警示
  21. 第六节 王莽新政:改革失败的反思
  22. 第七节 光武中兴:刘秀得天下的“谋”与“略”
  23. 第八节 仪态多方:东汉的皇后群体
  24. 第九节 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25. 第十节 董卓进京:东汉末年变局
  26. 第十一节 官渡之战:为什么输家是袁绍
  27. 第十二节 人性的弱点:成败得失话曹操
  28. 第十三节 宽容与狭隘:曹操的“名士”心结
  29. 魏纪·晋纪(《资治通鉴》卷六九至卷一一八)
  30. 第一节 折而不挠:刘备这一辈子
  31. 第二节 东吴偏霸:孙权及其父兄的事业
  32. 第三节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的信念和追求
  33. 第四节 制度反思:司马篡政与秘书治国
  34. 第五节 君昏臣庸:西晋为何如此短命
  35. 第六节 刘渊与石勒:民族融合道路上的匆匆过客
  36. 第七节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
  37. 第八节 历史转折点:淝水之战的前因与后果
  38. 宋纪·齐纪·梁纪·陈纪(《资治通鉴》卷一一九至卷一七六)
  39. 第一节 刘裕:南朝政治乱象的始作俑者
  40. 第二节 人生悲喜剧:崔浩与北魏早期政治
  41. 第三节 北魏发展的里程碑:冯太后及孝文帝改革
  42. 第四节 尔朱荣:北朝后期的关键人物
  43. 第五节 菩萨皇帝:梁武帝的多面人生
  44. 第六节 理想与现实:高欢的奋斗史
  45. 第七节 承上启下:宇文泰及其家族的事业
  46. 隋纪(《资治通鉴》卷一七七至卷一八四)
  47. 第一节 时势·机遇·人事:杨坚称帝的三大要素
  48. 第二节 名臣高颎:隋朝兴衰的关键人物
  49. 第三节 从“意气风发”到“纸醉金迷”:隋炀帝的“大业”时代
  50. 第四节 新星陨落:李密为何会失败
  51. 唐纪(《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至卷二六五)
  52. 第一节 贞观之治:千古一帝唐太宗
  53. 第二节 通向权力之路:一代女皇武则天
  54. 第三节 舞蹈教练:安禄山的另一种身份
  55. 第四节 从明皇到昏君:玄宗政治的借鉴和警示
  56. 第五节 短暂新气象:唐德宗初年的改革
  57. 第六节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为何会失败
  58. 第七节 人格与风范:“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59. 第八节 权力的掌控与争夺:唐后期的宦官专权
  60. 第九节 错综复杂:唐代藩镇类型及动乱特点
  61. 第十节 “萧曹避席”:大政治家李德裕
  62. 第十一节 日落长安:唐宣宗时期的政治
  63. 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资治通鉴》卷二六六至卷二九四)
  64. 第一节 从起义到称帝:草莽英雄朱温的一生
  65. 第二节 方向的抉择:后唐庄宗的戏剧人生
  66. 第三节 “燕云十六州”的心结:后晋高祖石敬瑭再认识
  67. 第四节 两次“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
  68.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