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呀我趣

诶呀我趣

听一个资深广告菜鸟发牢骚

查看比赛详情 >

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 非虚构组 入围作品

作品简介

8年广告生涯,笔阵生云,词峰卷雾。

12组主题故事,光怪陆离,妙趣横生。

31岁资深广告菜鸟的深度回望,

关于一个行业的深入浅出,

关于一个广告人的跌宕起伏。

作者用节制的语言,从多个角度讲述地产广告人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如何用热爱对抗乏味可陈的现实。不晦涩,不矫情,不鸡汤,不励志。一幅地产广告人的群体肖像,广告人可以读出自己的影子,旁观者可以了解一个行业的喜怒哀乐。

作者自述

十几年前,写过一段时间的小说,幻想着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后来阴错阳差成了广告人,心中却一直存着单纯写字的梦。国庆七天足不出户,写就了这部作品,每时每刻脑子里播放着过去8年的画面。名字改了两轮,起初叫《边走边唱》,然后改成《姥姥不疼》,最后决定用《诶呀我趣》,是希望传达一种玩世不恭的乐观态度,生活本就苦大仇深,我就别再跟着添堵了。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一个印度广告导演在谈到“创意人的身价”时说,你出了一个价钱,不是只买到我的导演能力以及我来替你工作的这段时间,而是买到我过去所有生活精华的结晶——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眼里看到过的美丽女子和风景、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54 人
  2. 单调的专业无法支撑可持续牛逼,见识往往决定了你的视野,以及你的思考方式。50 人
  3. 虽然家境好坏和幸福与否无关,但家境决定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见识,而见识是装不出来的。29 人
  4. 如果你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用心工作不敷衍了事的,我会告诉你,在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容易的时候。27 人
  5. 文案需要发散性思维,往往是将核心卖点进行放大,用广告的语言进行阐释和演绎。而策略更注重想法和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将很多散点串起来的整合能力。15 人
  6. 经常看到很多外行评论广告人的文章,他们用一厢情愿的口吻,诉说着广告人的生活和工作,可是如果你不曾迎着朝霞走出办公室,不曾黑着眼眶熬过夜,不曾亲历广告人的喜悦和忧伤,你就永远体会不到真实的滋味。14 人
  7. 这就是广告人的吊诡之处:试图绕过物质文明去追求精神文明。他们想要证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广告人并不适用,广告人可以忽略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而直接追求情感归属、认可尊重以及自我实现。11 人
  8. 面对这样的尴尬,聪明的广告人把广告伪装成大众喜欢的形式:把广告变成微电影,把广告变成歌曲,把广告变成明星的微博,把广告植入到热门影视剧……把广告变成任何样子,唯独不像广告的样子。可即便如此,大家回过神的时候也只会说,切,原来是广告啊!11 人
  9. 我个人倾向于认同广告是一门迎合的艺术,一种诱惑的手段。9 人
  10. 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奇特的故事,我所在的广告行业也不例外。有些故事很重,关乎生死;有些故事很轻,当作谈资都嫌细碎。9 人
  11. 真相总是赤裸的,商家塞给你广告,但从一开始就没把你放在眼里,或者说放在心上。9 人
  12. 从我有了广告人的意识之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我不在创作,就在为下一次创作积累着素材。9 人
  13. 与其说每个广告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不如说广告人擅长自我催眠。梦做得久了,就越来越真实,甚至以假乱真成为某种真理,或者说信仰。8 人
  14. 《中兴百货广告作品全集》7 人
  15.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增学识,行路可以长见识。从那之后,我下定决心,只要有假期我就要去旅游,去真正见识外面的世界。7 人
  16. 广告原来只是商家之间的防御战,和你这个普通消费者毫无关系。7 人
  17. 人无完人,广告人的毛病就更多了。幸运的是,这世界上有一个叫广告公司的地方,把有着各种毛病的广告人集合到了一起。反正大家都有病,谁也别去嫌弃谁。7 人
  18. 公司没追究我的责任,经理只是把我叫去说,以后千万要注意,客户的钱也是钱,我们要替客户心疼他们掏出去的每一分钱,这是广告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6 人
  19. 有一种说法是,广告人也许是现今社会仅存的理想主义者。这话一定是广告人自己说的,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理想主义者未必是褒奖。而广告人如此标榜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行业赚不了大钱,所以广告人必须在赚钱之外,找到坚持的理由和意义。6 人
  20. 这个可怕的念头一旦形成,就像一滴墨水掉进平静的水面,迅速晕染了一大片。6 人
  21. 我的虚荣,源自于我骨子里的自卑。小门小户出身,又加上天性敏感,来到一座大城市,很怕被人瞧不起。我很清楚我没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尤其身处一个以貌取人的环境。5 人
  22. 区别在于,在坚守信仰的道路上,有些人宁死不屈,有些人苟延残喘。5 人
  23. 有些故事很重,关乎生死;有些故事很轻,当作谈资都嫌细碎。5 人
  24. 你以为那获奖的奖状仅仅是一个奖状吗?不。那个随后就被搁置一边的奖状,是一个广告人试图引起大众注意的邀请函,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再在这个行业埋头苦干坚持几年的动力,是一个资深文案用来证明“不是会写汉字就能当文案”的证据,是一个广告公司冒着倒闭亏损的风险也要拒绝不良客户的底气。5 人
  25. 这就是广告人的吊诡之处:试图绕过物质文明去追求精神文明。他们想要证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广告人并不适用,广告人可以忽略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而直接追求情感归属、认可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与其说每个广告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不如说广告人擅长自我催眠。梦做得久了,就越来越真实,甚至以假乱真成为某种真理,或者说信仰。4 人
  26.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4 人
  27. 刚开始做策略,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几乎翻遍了历年的地产广告年鉴,试图找到做好策划的方法。注册了各大地产门户网站的ID,下载了10几个G的策略方案,仔细研读揽胜、红鹤、博思堂的提案PPT,然后照葫芦画瓢,煞有介事地按照市场分析、客户洞察、项目定位、媒体投放、公关活动的模板,拼凑出一个又一个PPT。现在看来,当初我用最笨的方式,努力想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4 人
  28. 我一向在乎的和受众群体的沟通,原来只是不停地“沟”,却并没有“通”过。4 人
  29. 一家公司的文化,绝大多数取决于老板本人。广告公司也不例外。4 人
  30. 广告公司老板分为两类:专业型和业务型。专业型的老板往往从底层干起,或擅长创意,或精通策略,公司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可以说老板就是招牌。业务型的老板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擅长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4 人
  31. 广告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这里的“虐”,多半指的是不够专业的点评,以及不够理解的指责。而“初恋”所折射出来的态度,更像是出于无奈的迁就和妥协。如此说来,“虐”算不上真的“虐”,只能说是无意识的伤害;而“初恋”也不是真的“恋”,顶多体现了一颗玻璃心的基本职业素养。4 人
  32. 原研哉4 人
  33. 悦姐活得很纯粹、很洒脱。我们经常说要活出自我,但却没有几个人可以像我的悦姐一样,活出真正的那个“我”。4 人
  34. 另外,我的很多客户之所以打广告,其真实的动机是解除自己在销售上的焦虑:该做的努力我都做了,该花的钱我都花了,甚至那些不确定有效的手段我也用了,业绩再不好就不要怪我了。所以你看,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消费的、铺天盖地的、成本巨大的广告,竟然只是甲方们为了买一个心安。4 人
  35. 没人会因为这个记仇,记仇的广告人早都不做广告了。老板更不会因为这个斥责下属,碰到这么刚烈的广告人,他心里偷着乐都来不及。4 人
  36. 广告人很容易陷入自命不凡的情绪里,看谁都不顺眼。总觉得客户什么都不懂,搭档也什么都不懂,全世界就属自己最聪明。4 人
  37. 直到目光把他的皮肤磨得粗糙,把他的意志磨得坚硬,喜怒不形于色,看似柔软却无比僵硬,广告人的形象才会慢慢定型。4 人
  38. 后来毕业离开学校,我所从事的行业,无一例外都是以貌取人。虽然不像《穿prada的恶魔》那么夸张,但不管是在电视台实习,还是在杂志社或者广告公司上班,我都不得不面对很多比我有钱的前辈和同事,我必须融入到他们的语境,和他们平等沟通,所以我尽量穿得像个有钱人。3 人
  39. 广告是一个你进步或者退步,很快就能被看出来的行业3 人
  40. 就是这么一段话,不仅解决了客户的疑惑,也让我知道广告人的劳动并不廉价,毕竟,我们是在用生命从事着这个行业啊。3 人
  41. 处女座的广告人怎么说服自己不在意同事凌乱不堪的办公桌?天秤座的广告人怎么向一个不对称的设计稿妥协?天蝎座的广告人怎么放弃现在公司的点点温存去跳槽?射手座的广告人怎么对甲方的美女对接人说不?魔羯座的广告人怎么抗拒想打那个天马行空的客户的念头?水瓶座的广告人怎么忍受没有自我表现空间的团队?双鱼座的广告人怎么在频繁出差的路上向情人表达浪漫?白羊座的广告人怎么不理会自己订下的千万个目标而加班?金牛座的广告人怎么才能忽略自己的工资那么低?双子座的广告人怎么面对一个方案翻来覆去改了好多轮?巨蟹座的广告人怎么让自己收藏的那么多年鉴作品不造成累赘?狮子座的广告人怎么做才能心甘情愿地臣服甲方?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