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

理想国译丛041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2448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1960年代,哲学家阿伦特在旁听耶路撒冷审判后,基于她看到的艾希曼形象——庞大体系下的小齿轮,只知服从命令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然而,施汤内特在分析大量一手资料后却发现,艾希曼绝非盲目服从的平凡纳粹官员,而是一个善于伪装、不思悔改的谋杀犯。本书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对艾希曼的误读,更还原了战后纳粹与残余极右翼分子构成的逃亡网络,呈现了联邦德国的鲜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纳粹圈子的真实面貌。

作者:

贝蒂娜·施汤内特,德国独立哲学家,曾在汉堡大学攻读哲学。她编辑并评论康德的宗教著作,针对18世纪反犹太主义的历史进行撰述,同时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哲学和阿道夫·艾希曼。2000年,其“康德哲学中的反犹太主义”相关研究在科隆获颁哲学政治学会(PPA)一等奖。《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荣获北德广播电视台非小说类图书奖。

译者:

周全,台大历史系毕业、德国哥廷根大学西洋史硕士及博士候选人,通六国语言,曾旅居欧美20年。译作有《一个德国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趣味横生的时光》《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比利牛斯山的城堡》《不含传说的普鲁士》《说谎者雅各》《德意志:一个国家的记忆》等。

作品目录

  1. 理想国译丛序
  2. 献词
  3. 书中主要人物 (以下介绍译自本书英译本)
  4. 萨森访谈会的主要参与者
  5. 阿道夫·艾希曼的家人
  6. 协助艾希曼躲避法律制裁及逃往阿根廷的人士
  7. 杜勒出版社的圈内人以及阿根廷的其他相关纳粹分子
  8. 参与追缉、逮捕和审判艾希曼的人士
  9. 其他
  10. 纳粹党卫队职阶名称 (以下对照表由译者制作)
  11. 导言
  12. 第一章 “我的名字成了象征”
  13. 第一节 走向公众之路
  14. 一个精英单位的自我形象建构
  15. 小总理
  16. 犹太人的沙皇
  17. 一个重要人物
  18. 败中取胜的招数
  19. 完美的希伯来专家
  20. 理想的象征符号
  21. 公关活动
  22. 穷凶极恶的引诱者
  23. 好的新闻,坏的新闻
  24. “我曾在这里,而且无所不在”
  25. 大穆夫提的朋友
  26. 那个疯子
  27. 战争罪犯第14号……第9号……第1号
  28. 第二节 一个名字在战后的事业生涯
  29. “我会笑着跳进坑里……”
  30. 精心策划的逃跑计划
  31. 纽伦堡的幽灵
  32. 第三节 讨厌的隐姓埋名状态
  33. “北方要塞”
  34. 家庭联系
  35. 艾希曼的犹豫不决
  36. 探访家人?
  37. 有条不紊的脱逃行动
  38. 自求多福的旅人
  39. 第二章 间奏曲:在中东的虚假踪迹
  40. 第三章 艾希曼在阿根廷
  41. 第一节 在“应许之地”过生活
  42. 里卡多叔叔的圣诞贺卡
  43. 休戚与共
  44. 第二节 国内战线
  45. 德国-阿根廷关系
  46. 艾希曼被双手奉上
  47. 第三节 友情相助
  48. 不同的头条标题
  49. 纳粹的黄金
  50. 再度成为专家
  51. 人生的胜利
  52. 一群失落者在失落的岗位上
  53. 第四章 所谓的萨森访谈
  54. 第一节 作者艾希曼
  55. “阿根廷文稿”
  56. “开潜艇的匿名流浪者”
  57. 《其他人都讲过了,现在我想说话!》
  58. 圆融的历史
  59. 给联邦总理的一封公开信
  60. 那么道德呢?
  61. 老罪犯与新战士
  62. 自圆其说与乐在煽动
  63. 第二节 谈话中的艾希曼
  64. 签约各方
  65. 出版商:埃伯哈德·弗里奇
  66. “合著者”:威廉·萨森
  67. 萨森访谈会
  68. 确定时间与门外汉的优势
  69. 一个社交事件
  70. 女性来宾
  71. 不知名的助手:朗格尔博士
  72. 武器:言语暴力
  73. 敌人:书籍
  74. 认知:灭绝
  75. 背信弃义
  76. 仲裁者:卢多尔夫·冯·阿尔文斯莱本 (献给乌基·戈尼,无论如何本章的一部分内容必须归功于他)
  77. “600万人的谎言”
  78. 不合时宜的结束语
  79. 没有结论的结束
  80. 第五章 虚假的安全感
  81. 举报人洛塔尔·赫尔曼
  82. 回德国去?
  83. 博尔曼在阿根廷
  84. “避开艾希曼!”
  85. 弗里茨·鲍尔的消息来源
  86. 艾希曼在科威特
  87. 我没有同志
  88. 第六章 角色的转换: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89. 第七章 余波荡漾
  90. 萨森的资料
  91. 出售
  92. 艾希曼与阿根廷的旧包袱
  93. 艾希曼的文稿成为摇钱树
  94. 《生活》杂志及其后果
  95. 寻求忏悔
  96. 安全漏洞
  97. 以色列的副本
  98. 被湮灭的证据
  99. “阿根廷文稿”的评估与旧材料
  100. 艾希曼之后
  101. 消失的录音带
  102. 重新发现
  103. 附记:BND档案,抑或艾希曼的第四项事业
  104. 言犹未尽
  105. 缩略语
  106. 致谢
  107. 出处说明
  108. 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