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一战

亚洲与一战

一部共有的历史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2330 评价豆瓣读书
¥58.50¥29.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1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博弈,其结果为日后历史走向埋下伏笔;印度和越南通过一战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命运,战后谋求独立;朝鲜希冀通过战后西方国家的帮助而独立,最终失望地走上自主的进程。各具特点的五国在一战中纷纷打开视野,在战中或战后迎来民族觉醒。

我希望这本小书把一战更充分地带入亚洲历史,同时也把亚洲人带入一战国际史。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让亚洲人民更好地了解他们共同的历史,为健康、和平的未来之旅奠定基础——这个未来只能是共有的,而不是各自独有的。

——徐国琦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全球化历史讲席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史和共有历史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代表著作有:《中国与大战》《一战中的华工》《中国人与美国人》《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等。目前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撰写《何为中国》(Idea of China)一书。

作品目录

  1. 文前
  2. 序言
  3. 致谢
  4. 绪言
  5. 作为中日共有历史的一战
  6. 第一章 一战来到亚洲,1894—1914:从下关到青岛
  7. 一战以前的战争
  8. 中国的命运与甲午战争
  9. 日本走向一战之路
  10. 青岛战役
  11. 第二章 一战在中国与日本,1915—1918
  12. 中国的参战策略与日本的“二十一条”
  13. 中国的“以工代兵”策略
  14. 中国更广泛地参与
  15. 日本的一战及其现代转型
  16. 战争中的帝国:一战与印度、朝鲜及越南民族发展的转型
  17. 第三章 印度的一战及民族觉醒
  18. 印度被卷入一战
  19. 欧洲的情况
  20. 在法国的印度人及其贡献
  21. 一战与印度民族主义
  22. 印度人来到巴黎
  23. 第四章 殖民地越南与一战
  24. 越南社会与一战
  25. 在法国的越南人
  26. 胡志明和巴黎和会
  27. 第五章 朝鲜人:从三一运动到巴黎和会
  28. 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和朝鲜民族主义的兴起
  29. 三一运动
  30. 巴黎和会与朝鲜
  31. 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处境:高度期望与极度失望
  32. 第六章 中国、日本在巴黎:新世界中的老对手
  33. 日本的目标
  34. 中国的目标
  35. 中国对西方的失望及五四运动
  36. 日本人的失望
  37. 第七章 日本的种族平等之梦
  38. 国内动因
  39. 议案
  40. 回响
  41. 失望
  42. 走向新的亚洲与世界?
  43. 第八章 亚洲重新思考它与世界的关系
  44. 一战与西方文明
  45. 日本的新思维
  46. 亚细亚主义的民族主义起源
  47. 由意识形态到政策的亚细亚主义
  48. 中国日渐加深的期望
  49. 梁启超的心路历程
  50. 中国的“亚细亚主义”
  51. 印度人接受亚细亚主义
  52. 泰戈尔的亚细亚主义
  53. 印度的泛伊斯兰主义与泛亚主义
  54. 得出结论之前
  55. 结语
  56. 缩语表
  57. 主要参考书籍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