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唯一真理观

走出唯一真理观

8.68984 评价豆瓣读书
¥35.00¥15.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2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作品目录

  1. 前记
  2. 辑一
  3. 走出唯一真理观
  4. 一、少年
  5. 二、插队
  6. 三、回京与北大
  7. 四、留学美国
  8. 五、博士论文与所谓学术转向
  9. 六、走出普遍主义
  10. 七、回国与写书
  11. 八、放弃唯一性,坚持真理性
  12.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13. 人曾经是那样生活,那样感受世界的
  14. 人类在那个时候,就像青年或盛年的一个人
  15. 纪念碑的方式
  16. 艺术:满足自己还是救赎世界?
  17. 今天,我们都是普通人
  18. 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19. 我们是生产者
  20.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21. 思想增益元气
  22. 未来之思的臆测
  23. 过渡之思与未来之思
  24. Ereignis
  25. 未来之思
  26. 聊聊爱情与死亡
  27. 辑二
  28.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29. 漫谈人工智能
  30. 说理与对话
  31. “说理”四人谈
  32. 说理及其作用
  33. 心服与自我
  34. 共识与理解
  35. 学术体制与哲学
  36. 反思与过度反思
  37. 现代人感到要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辩护
  38. 世俗好日子的“配套设置”
  39. 勇敢作为一种公共生活的德行
  40. 通过观念批判解除虚假观念的束缚
  41. 现代文明有奇迹吗?
  42. 现代性耗尽了它的潜能了吗?
  43. 教育与洗脑
  44. 洗脑及其与教育的区别
  45. 上述区别的疑点
  46. 上述区别的进一步思考
  47. 暴力支持
  48. 慎言洗脑
  49. 结语
  50.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51. 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52. 关于痛苦与灾难 ——答阿坚关于《何为良好生活》的一点批评
  53. 《查理周刊》血案余想
  54. 起而斗争未必声称“正义战胜邪恶”
  55. 关于查尔莫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56. 查尔默斯报告简介
  57. 字词之争——痒痒还是刺挠
  58. 语义之争——“绕着转”
  59. 事实还是语义——恐怖分子还是自由战士
  60. 概念多元论
  61. 传心术刍议
  62. 辑三
  63. 漫谈书写、书、读书
  64. 从口头传统到书写传统
  65. 关于“书”:中国和欧洲的不同
  66. 文字时代和图像时代
  67. 关于读书
  68. 问答
  69. 书是地图,是画,是歌
  70. 读《知识分子》
  71. 序阿坚
  72. 从黎明到衰落
  73. 无限与视角
  74. 最好的告别
  75. 想象的共同体?
  76. 《绝·情书》序
  77. 朱利安·巴吉尼《无神论》序
  7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
  79. 一、存在与此在
  80. 二、世界与认识世界
  81. 三、共在与沉沦
  82. 四、进入本真生存
  83. 五、时间是探究存在的地平线
  84. 六、答疑
  85. 海德格尔《林中路》导读
  86. 一、科学
  87. 二、技术时代
  88. 三、艺术的本质
  89. 四、作品的创造与葆真
  90. 五、诗人何为?
  91. 说,所说,不可说 ——读熊伟《说,可说;不可说,不说》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