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6149 评价豆瓣读书
¥40.80¥27.72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1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和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本来面貌。

于赓哲,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海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次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出版《唐代医疗疾病史初探》《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唐开国》等多种著作。

作品目录

  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2. 前言
  3. 导论 分层与融合
  4.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
  5. 一、医巫不分
  6. 二、标还是本
  7. 三、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8. 四、医学分科
  9. 五、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10.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11. 一、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12. 二、医学分科问题
  13. 三、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14. 四、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15. 五、小结
  16. 第三章 医家、病家与史家对医者形象的分层模塑
  17. 一、寂寥的医家
  18. 二、宗教属性与医药属性的博弈——以孙思邈神化为中心
  19. 三、神乎其技
  20. 四、史家、医家、病家的分层塑造
  21. 第四章 游离与主动
  22. 一、病患必然导出医患吗
  23. 二、汉宋之间医患关系
  24.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作坊抑或工厂
  25. 四、谁可借鉴
  26. 第五章 散落的卫生
  27. 一、中国古代对“卫生”的认识
  28. 二、中国古代“卫生”未成系统的原因
  29. 三、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散落的卫生“体系”
  30. 第六章 中古南方风土的分层研究批判
  31. 一、风土——“族群边界”的观察切入
  32. 二、自然、民俗与印象
  33. 三、南土之恶
  34. 四、研究余地
  35. 第七章 弥漫天地间
  36. 一、气的思维与气的弥漫
  37. 二、气、水、火——弥漫性的对抗
  38. 第八章 性病与中国的青楼文化
  39. 一、性病的淋病阶段
  40. 二、性病的梅毒阶段
  41. 三、恐慌与排斥
  42. 第九章 备药图背后的唐宋医药文化背景变迁
  43. 一、墓主身份的判断
  44. 二、《太平圣惠方》与宋代社会思想中医学文本化的倾向
  45. 附录 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
  46. 参考文献
  47.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