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

教养的迷思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7.81678 评价豆瓣读书
¥29.99¥14.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3-20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

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

“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1938- )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199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包括《基因或教养》以及这本《教养的迷思》。哈里斯是位独立的研究者,于演化、社会、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深耕多年,见解独到。《教养的迷思》自出版以来,因其挑战传统认知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与回响。

作品目录

  1. 第二版序言
  2. 第一版序言
  3. 第一版前言
  4. 第一章 “教养”不同于“环境”
  5. 在合理的质疑之外?
  6. 教养假设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7. 研究儿童的艺术与科学
  8. 把野孩子变成一个好公民
  9. 第二章 先天禀赋(和后天教养)的证据
  10. 吃花椰菜的效应
  11. 基因效应
  12. 双向街
  13. 平行的宇宙
  14. 基因效应的效应
  15. 第三章 先天禀赋,后天教养,抑或两者都不是
  16. 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孩子并不会更相似
  17. 进退两难
  18. 出生顺序
  19. 父母的教养方式
  20. 其他家庭间的差异
  21. 寻找答案
  22. 第四章 分离的世界
  23. 双面的灰姑娘?
  24.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面孔
  25. 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行为
  26. 兄弟和姐妹
  27. 离家时绝对不能没有它
  28. 代码转换
  29. 语言和社会情境
  30. 物有所归各尽其用
  31. 什么是真正的人格?
  32. 情景效应和错误的结论
  33. 第五章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34. 隐私的历史
  35. 告诉人们怎样养孩子
  36. 自然生产
  37. “自然的”孩子教养方式
  38. 传统社会中的童年
  39. 纪律和训练
  40. 有无负罪感的孩子教养方式
  41. 第六章 人的本性
  42. 唐纳德和黑猩猩
  43. 看透别人心思的人
  44. 生活在猿类环境中
  45. 爱和战争
  46. 原始人类演化
  47. 物种与伪物种的形成
  48. 尼安德特人的神秘消失
  49. 这是演化建构的大脑
  50. 父母,孩子和演化
  51. 第七章 我们和他们
  52. 罗伯斯山洞实验
  53. 群体的素质
  54. 把世界分类
  55. 对比与同化
  56. 群体内部
  57. 群体是什么?
  58. 这些都是心理作用
  59. 识别你的亲戚
  60. 如何自我分类,为何要自我分类
  61. 家庭和其他群体
  62. 第八章 与儿童为伴
  63. 松开妈妈的手
  64. 没有母亲相对于没有同伴
  65. 玩伴
  66. 委托代理的社会化
  67. “我们”VS.“我和你”
  68. 群体社会化理论
  69. 女孩VS.男孩
  70. “我们”VS.“他们”
  71. 追随领导者
  72. 了解你自己
  73. 第九章 文化传承
  74. 把这个文化传下去
  75. 环境VS.环境
  76. 聋哑人的文化
  77. 孩子的文化
  78. 孩子是人类之父
  79. 家长同辈群体
  80. 从父母同辈群体到孩子同辈群体
  81. 欢迎做我们的邻居
  82. 数据可以是危险的
  83. 文化创造力
  84. 第十章 性别规则
  85. 与生俱来的差异
  86. 刻板印象
  87. 社会类别“女孩”和“男孩”
  88. 性别篱笆
  89. 一个文化还是两个文化?
  90. 两种性别还是一种性别?
  91. 追根溯源
  92. 按你的方式做
  93. 居于劣势的人
  94. 去他的什么差异
  95. 第十一章 孩子们的学校
  96. 教室里的群体意识
  97. A小姐的掌上明珠
  98. 长久的分化
  99. “刻板印象的威胁”
  100. 干预计划
  101. 语言课程
  102. 如果二人成双,那么几人成群呢?
  103. 被收养的孩子的智商
  104. 因群体对照效应而下降
  105. 第十二章 长大成人
  106. 为什么小孩子要长大?
  107. 成人礼
  108. 非驴非马
  109. 文化变化机制
  110. 群体中的群体
  111. 父母VS.同伴
  112. 为什么青少年会做蠢事?如何阻止他们?
  113. 惹是生非的人
  114. 从童年到老年
  115. 第十三章 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
  116. 老掉牙的东西
  117. 犯罪行为
  118. 爸爸在哪儿?
  119. 离婚
  120. 体罚和虐待孩子
  121. 孩子闯祸,父母担责
  122. 真理和结果
  123. 为什么大众心理学责怪老爸和老妈
  124. 第十四章 父母能做什么
  125. 孩子在家里学到了什么?
  126. 家庭可以是一个群体吗?
  127. 家长可以成为领导者吗?
  128. 父母选择孩子同辈的权利
  129. 自尊和地位
  130. 亲子关系
  131. 演化与孩子教养
  132. 父母是朋友
  133. 兄弟姐妹是同盟
  134. 猜猜看
  135. 负罪的旅行到此结束
  136. 第十五章 接受拷问的教养假设
  137. 无时无刻不在欺骗着人们
  138. 首先,不要有任何伤害
  139. 辩方的诉讼
  140. 五个错误的观念
  141. 另一个出路:群体社会化理论
  142. 你呆呆地在想什么呢?
  143. 附录1 人格与出生顺序
  144. 萨洛韦对厄恩斯特和昂斯特调查研究的再分析
  145. 元分析的问题
  146. 1980年后的出生顺序
  147. 你在家里得到的
  148. 创新与叛逆
  149. 出生顺序,演化和社会变革
  150. 附录2 测试儿童发展理论
  151. 正确的研究
  152. 孩子对家长的效应
  153. 研究反社会行为
  154. 测试命题2
  155. 语言和口音
  156. 研究的准则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