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

内藤湖南

政治与汉学(1866-1934)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7146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内藤湖南不仅是日本二十世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记者与公众舆论的“意见领袖”,而且也是当时日本具有权威的汉学家与历史学家。凭着记者的敏锐与历史学家的睿智,他不仅就时局提出了许多颇具预见性的观点,而且还提出了极富创见的中国宋代“近世说”;同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也提出了许多如今依然颇具争议性的观点。

美国著名学者傅佛果将他的这一双重身份界定为“公共事务评论家(publicist)”,并以此为前提考察了湖南的政治与学术思想的成长过程,从而既准确地描述了湖南关心时政的记者形象,也精彩地描绘了湖南热爱汉学的现代史学家风貌。

原著是第一本用英语写作的关于内藤湖南的正式研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因为作者有着出色的日语能力。湖南的著作自不必说,他还解读了战前日本的报刊评论等诸多文献。即使对于今日的日本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也绝非易事。由于原著的出版,使得英语圈的人们不再觉得内藤湖南是一个要遥远的存在。——井上裕正(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傅佛果,1950年生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加拿大约克大学讲座教授,当今欧美著述最多的历史学家。曾以本书获美国亚洲学会“现代中日关系研究奖”,以《中江丑吉在中国》获日本每日新闻“亚洲太平洋奖”。

作品目录

  1. 出版说明
  2. 中文版序言
  3. 英文原版谢辞
  4. 导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序 内藤生涯中的1924年
  6. 一 《新支那论》的“亚洲门罗主义”倾向
  7. 二  欧游后的“反对礼赞欧美文明”宣言
  8. 三  东方文化联盟的“反近代”及其局限性
  9. 结语 内藤晚年的东方回归的含义
  10. 序 章
  11. 第一章 明治中期的日本与中国:初步概观
  12. 欧洲人的中国观
  13. 明治日本的汉学
  14. 访问过中国的日本人和中国的改革论者
  15. 第二章 青少年时期的湖南
  16. 鹿角地方的学问传统与湖南的祖辈
  17. 内藤十湾与明治维新
  18.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
  19. 初期的政治关心——内政与外交
  20. 来到战场东京——作为记者崭露头角
  21. 反政府民族主义与明治时期的新闻
  22. 文化民族主义与中国
  23. 第三章 1890年代——中国的改革与汉学家湖南的诞生
  24. 改革的序曲——高桥健三与湖南
  25. 经由战争的改革
  26. 走上汉学研究之路——湖南的中国史试论(1895—1897)
  27. 经由殖民地化的改革——台湾时代(1897—1898)
  28. 经由中国人自己实行的改革——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29. 经由中日文化交流的改革——潜移默化的作用
  30. 第四章 就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与清史研究
  31. “黄金时代”的京大学者生活
  32. 关于清朝史的初期研究
  33. 清朝衰亡与清朝史研究的进展
  34. 《清朝衰亡论》
  35. 《清朝史通论》
  36. 清朝史研究的目的
  37. 第五章 《支那论》——时代划分与共和政治的本质
  38. 《支那论》的执笔动机
  39. 中国史的时代划分法——内藤史学的活力
  40. 《支那论》与中国地方社会的本质
  41. 作为共和政治之社会基础的“乡团”
  42. 对《支那论》的批判
  43. 关于唐宋变革的详论
  44. “上古”“中世”的时代划分法
  45. 时代划分与“近世”的意义
  46. 第六章 现代政治与支那学——湖南的政治观(1907—1934)
  47. 对政治领导者的评价
  48. 对中国的政治混乱的理解
  49. 关于外国干涉中国的问题
  50. 日本在中国以及亚洲的作用
  51. 朝鲜论
  52. 《新支那论》
  53. 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的改革论
  54. 满洲与“满洲国”
  55. 第七章 历史的评价——湖南与共和政治的萌芽
  56. 日文版译后记
  57. 中文版译后记 其一
  58. 中文版译后记 其二
  59. 附 录
  60. 1 清朝的皇帝
  61. 2 中国的朝代与湖南的时代划分
  62. 文献一览
  63. 1 《内藤湖南全集》目录
  64. 2 日文、中文
  65. 3 西文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