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ML精粹

SysML精粹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本书全书共12章:第1章介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概念,并提供学习SysML的情境和业务案例;第2章讨论为什么创建SysML,并介绍可以创建的9种SysML图;第3~11章详细说明9种SysML图(模块定义图、内部模块图、用例图、活动图、序列图、状态机图、参数图、包图、需求图)的细节,介绍可以在其中显示的元素和关系;第12章介绍分配的概念——它是可以用于横跨9种SysML图关联元素的一种关系。

作者:

Lenny Delligatti持有OMG认证系统建模专家(OCSMP):模型构建高级证书。作为Lockheed Martin公司的高级系统工程师,他在约翰逊空间中心为NASA的任务控制中心:21世纪(MCC-21)项目创建了SysML模型。Lenny是对象管理组织(OMG)SysML修订任务小组(RTF)的成员。他培训了几百位系统和软件工程师,让其中很多人获得了认证,并带领MBSE的项目。

译者:

侯伯薇,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高级系统分析师,InfoQ中文站翻译团队主编,具有十多年的开发经验,目前致力于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让开发出来的程序能够真正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热衷于通过翻译和演讲的方式与广大程序员分享和交流,曾翻译过多本技术书籍和几百篇技术短文,并在Scrumgathering、QClub、敏捷之旅等活动上做过技术演讲。

朱艳兰,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大连大学师范学院,讲师。担任本科生“现代教育技术”、“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与网络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学习以及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副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教育学》等教材,参与多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并曾在计算机教育软件大赛获奖。

作品目录

  1. 本书赞誉
  2. 译者序
  3. 序一
  4. 序二
  5. 前言
  6. 作者简介
  7. 第1章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览
  8. 1.1 什么是MBSE
  9. 1.2 MBSE的三大支柱
  10. 1.2.1 建模语言
  11. 1.2.2 建模方法
  12. 1.2.3 建模工具
  13. 1.3 MBSE迷思
  14. 小结
  15. 第2章 系统建模语言概览
  16. 2.1 SysML是什么,不是什么
  17. 2.2 SysML确实基于UML——但你可以从SysML开始
  18. 2.3 SysML图概览
  19. 2.4 通用的图概念
  20. 小结
  21. 第3章 模块定义图
  22. 3.1 目的
  23. 3.2 何时创建BDD
  24. 3.3 BDD外框
  25. 3.4 模块
  26. 3.4.1 结构特性
  27. 3.4.2 行为特性
  28. 3.5 关联:属性的另一种表示法
  29. 3.5.1 引用关联
  30. 3.5.2 组合关联
  31. 3.6 泛化
  32. 3.7 依赖
  33. 3.8 执行者
  34. 3.9 值类型
  35. 3.10 约束模块
  36. 3.11 注释
  37. 小结
  38. 第4章 内部模块图
  39. 4.1 目的
  40. 4.2 何时创建IBD
  41. 4.3 对模块的回顾
  42. 4.4 IBD外框
  43. 4.5 BDD和IBD:相互补充的模块视图
  44. 4.6 组成部分属性
  45. 4.7 引用属性
  46. 4.8 连接器
  47. 4.9 项目流
  48. 4.10 内嵌组成部分和引用
  49. 4.10.1 点标识法
  50. 4.10.2 连接内嵌属性
  51. 小结
  52. 第5章 用例图
  53. 5.1 目的
  54. 5.2 何时创建用例图
  55. 5.3 什么是用例
  56. 5.3.1 用例说明书
  57. 5.3.2 用例与场景
  58. 5.4 用例图外框
  59. 5.5 用例
  60. 5.6 系统边界
  61. 5.7 执行者
  62. 5.8 将执行者与用例关联
  63. 5.9 基础用例
  64. 5.10 内含用例
  65. 5.11 扩展用例
  66. 小结
  67. 第6章 活动图
  68. 6.1 目的
  69. 6.2 何时创建活动图
  70. 6.3 活动图外框
  71. 6.4 关于令牌流的一个词
  72. 6.5 基本动作
  73. 6.6 对象节点
  74. 6.6.1 栓
  75. 6.6.2 活动参数
  76. 6.6.3 流与非流
  77. 6.7 边
  78. 6.7.1 对象流
  79. 6.7.2 控制流
  80. 6.8 再次阐述动作
  81. 6.8.1 动作何时开始
  82. 6.8.2 调用行为动作
  83. 6.8.3 发送信号动作
  84. 6.8.4 接受事件动作
  85. 6.8.5 等待时间动作
  86. 6.9 控制节点
  87. 6.9.1 初始节点
  88. 6.9.2 流最终节点和活动最终节点
  89. 6.9.3 决定节点
  90. 6.9.4 合并节点
  91. 6.9.5 分支节点
  92. 6.9.6 集合节点
  93. 6.10 活动分区:把行为分配给结构
  94. 小结
  95. 第7章 序列图
  96. 7.1 目的
  97. 7.2 何时创建序列图
  98. 7.3 序列图外框
  99. 7.4 生命线
  100. 7.5 消息
  101. 消息事件
  102. 消息类型
  103. 7.6 析构事件
  104. 7.7 执行说明
  105. 7.8 约束
  106. 7.8.1 时间约束
  107. 7.8.2 期间约束
  108. 7.8.3 状态常量
  109. 7.9 组合片段
  110. 7.9.1 opt操作符
  111. 7.9.2 alt操作符
  112. 7.9.3 loop操作符
  113. 7.9.4 par操作符
  114. 7.10 交互使用
  115. 小结
  116. 第8章 状态机图
  117. 8.1 目的
  118. 8.2 何时创建状态机图
  119. 8.3 状态机图外框
  120. 8.4 状态
  121. 8.4.1 简单状态
  122. 8.4.2 复合状态
  123. 8.4.3 最终状态
  124. 8.5 转换
  125. 8.5.1 外部转换与内部转换
  126. 8.5.2 事件类型
  127. 8.6 伪状态
  128. 8.7 区域
  129. 小结
  130. 第9章 参数图
  131. 9.1 目的
  132. 9.2 何时创建参数图
  133. 9.3 对模块的再次阐述
  134. 9.4 参数图外框
  135. 9.5 约束属性
  136. 9.6 约束参数
  137. 9.7 值属性
  138. 9.8 绑定连接器
  139. 小结
  140. 第10章 包图
  141. 10.1 目的
  142. 10.2 何时创建包图
  143. 10.3 包图外框
  144. 10.4 命名空间包含标记法
  145. 10.5 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146. 10.6 引入包
  147. 10.7 特定包
  148. 10.7.1 模型
  149. 10.7.2 模型库
  150. 10.7.3 特征
  151. 10.7.4 视图
  152. 10.8 灰色地带:你看的是包图还是模块定义图
  153. 小结
  154. 第11章 需求图
  155. 11.1 目的
  156. 11.2 何时创建需求图
  157. 11.3 需求图外框
  158. 11.4 需求
  159. 11.5 需求关系
  160. 11.5.1 包含关系
  161. 11.5.2 跟踪关系
  162. 11.5.3 继承需求关系
  163. 11.5.4 改善关系
  164. 11.5.5 满足关系
  165. 11.5.6 验证关系
  166. 11.6 需求关系标识法
  167. 11.6.1 直接标识法
  168. 11.6.2 分隔框标识法
  169. 11.6.3 插图标识法
  170. 11.6.4 矩阵
  171. 11.6.5 表格
  172. 11.7 基本原理
  173. 小结
  174. 第12章 分配:横跨关系
  175. 12.1 目的
  176. 12.2 并没有分配图
  177. 12.3 分配关系的用处
  178. 12.3.1 行为分配
  179. 12.3.2 结构分配
  180. 12.3.3 需求分配
  181. 12.4 分配关系标识法
  182. 12.4.1 直接标识法
  183. 12.4.2 分隔框标识法
  184. 12.4.3 插图标识法
  185. 12.4.4 矩阵
  186. 12.4.5 表格
  187. 12.4.6 分配活动分区
  188. 12.5 基本原理
  189. 小结
  190. 附录A SysML标识法随身参考
  191. 附录B SysML各版本的变化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