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
复旦大学名师带你走进一流高校中文系的鲁迅精读课堂
作品简介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业松在近年发表的鲁迅研究讲稿和学术论文基础上整理条贯而成的鲁迅研究专著,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在相关课题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其中关于《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等经典作品的细读,关于《野草》《朝花夕拾》“整本书”及鲁迅文学的思想底色、经典价值、后续影响等难点问题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及文本细读的理论与方法的讨论等,都具有重新打开文本、激活领域、引领风气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将使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成就更为可见,对于引领新时代鲁迅文学阅读和普及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张业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韩国高丽大学客员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特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等,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史料学分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周氏兄弟、左翼文学及新时期文学教学与研究,长期承担“鲁迅精读”“周作人散文精读”“现代散文经典选读”等本科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编著作品有《文学课堂与文学研究》《丘东平作品全集》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左翼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课题研究。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书屋读书奖”“当代作家评论奖”等奖项。
作品目录
序 文本细读的生机
序章 重读《呐喊·自序》
第一章 《狂人日记》百年祭
一、自命的“狂人”和被污染的信息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近代“狂人”话语的主流形态
四、“启蒙”的示范
第二章 鲁迅笔下的声景
一、声景概念
二、叙述人的声音
三、“祥林嫂” : 词与物
四、祥林嫂的声音
五、灵魂三问及“祝福”三义
六、声环境中的牺牲者与腐蚀者
第三章 增删之际的隐微
一、《风筝》的早期版本
二、增饰与改写
三、抹除与隐藏
四、“再写”的意义
第四章 兄弟关系书写与鲁迅文学的变貌
一、新文学的意义装置:制造内部之敌
二、颠倒的书写与“蒙冤的大哥”
三、“大哥”的自我与深度内心
第五章 暗夜的苦痛和想象
一、写于深夜里
二、辛亥记忆
三、“兄弟”与“男女”
第六章 《野草》通讲
一、生活与美学
二、肉身性意识
三、结构和线索
四、失败者的自觉与自救
第七章 《朝花夕拾》导读
一、枢纽篇章
二、双重视角
三、求学/求索之路
四、结语
第八章 鲁迅文学的再认识
一、鲁迅文学的思想基础
二、《狂人日记》的双重结构
三、《孔乙己》的不朽之处
四、《阿Q正传》与人性的注视
第九章 鲁迅文学的四个基点
一、为人生的文学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文学
三、个性的文学
四、内面的、自省的文学
第十章 文学史线索中的巴金与鲁迅
一、逝去的与留下的
二、《伤逝》作为隐喻
三、“真的新文艺”
四、“鲁迅文学”与“鲁迅所赏识的文学”
终章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可能
一、课程和过程
二、《铸剑》里的“人民”
三、回到《狂人日记》
四、短篇与长篇
附录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初出一览·致谢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