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第一辑)

设计问题(第一辑)

设计思想论丛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159 评价豆瓣读书
¥32.50¥25.08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1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译者孙志祥、辛向阳、代福平。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

译者

孙志祥,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计文献翻译。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原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创始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哲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哲学、交互与体验设计、设计战略与方法。

代福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与信息可视化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中西设计哲学比较。

作品目录

  1. 内容简介
  2. 设计无学科 Design Without Discipline
  3. 1. 引言
  4. 2. 设计职业的严肃性
  5. 3. (设计)学科的消解
  6. 4. 学科性
  7. 5. 失去学科性的设计
  8. 6. 结论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 The United States in World War Ⅱ: Scientists, Engineers, Designers
  10. 1. 引言
  11. 2. 二战初期的美军
  12. 3. 二战早期的采购和生产
  13. 4. 航空技术进步
  14. 5. 小型军用物资
  15. 6. 科学研究与发展局
  16. 7. 运筹学
  17. 8. 第一代计算机
  18. 9. 结论
  19. 面向社会开放技术:介乎跨学科和民众参与之间 Opening Up Technologies to the Social: Between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20. 1. 引言
  21. 2. 设计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开放路径
  22. 3. 呼吁跨学科联系
  23. 4. 从民众参与到开放社会行动计划
  24. 5. 结论
  25. 何谓参与?设计引领通往交叉学科框架之路 What is Participation? Design Leads the Way to a Cross-Disciplinary Framework
  26. 1. 引言
  27. 2. 跨学科参与的关联面
  28. 3. “参与广度”维的扩展
  29. 4. 深度、广度和范围的整合
  30. 5. 第四维:产出内容中的参与证明
  31. 6.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范例
  32. 7. 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设计范例
  33. 8. 结论
  34. 设计对话:本能愉悦修辞框架 Design Dialogue: The Visceral Hedonic Rhetoric Framework
  35. 1. 引言
  36. 2. 情感、情感认知和设计
  37. 3. 情感和情感认知
  38. 4. 情感设计框架:探索和合成
  39. 5. 设计对话中的外部影响和干扰
  40. 6. 情感设计对话中缺失的联系:本能愉悦修辞
  41. 7. 结论
  42. 设计思维支持:信息系统与推理 Design Thinking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s Versus Reasoning
  43. 1. 引言
  44. 2. 信息系统对设计的支持
  45. 3. 设计思维的理论
  46. 4. 人类设计思维的合理解释
  47. 5. 设计思维的信息系统支持分析
  48. 6. 讨论和结语
  49. 环境关系设计:从含糊性到织造性 Designing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From Opacity to Textility
  50. 1. 引言
  51. 2. 错误的逻辑
  52. 3. 设计:清除障碍的障碍
  53. 4. 学科障碍
  54. 5. 从含糊性到织造性
  55. 6. 结语:设计人类学在认识和造就世界中的作用
  56. 设计行动主义的颠覆性美学:设计调和艺术和政治 The Disruptive Aesthetics of Design Activism: Enacting Design Between Art and Politics
  57. 1. 引言
  58. 2. 设计研究中的设计行动主义框架
  59. 3. 介于美学和政治范畴之间的设计行动主义
  60. 4. 设计行动主义新框架
  61. 5. 结语
  62. 设计与精神性:与智慧经济相适应的物质文化 Design and Spirituality: Material Culture for a Wisdom Economy
  63. 1. 引言
  64. 2. “精神性”的消亡和新兴的回归
  65. 3. 关于精神性的视角:世界观、需求和意义
  66. 4. 意义的层级
  67. 5. 精神性的理解
  68. 6. 精神性、冥想和创造性过程
  69. 7. 对设计的启发
  70. 8. 面向智慧经济
  71.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