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通识:《红楼梦》通识

中华经典通识:《红楼梦》通识

通天地灵性,识世间真情,跟着詹丹教授读通《红楼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1114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然而,“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如何消弭这一悖论?

本书是当代名家讲解《红楼梦》的通识之作,将真知灼见寓于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文字中。作者贴近青年读者,以深厚的学识、细节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讲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让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读通悟透《红楼梦》。作者深刻地揭示出《红楼梦》如何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重新建立起适宜的人际关系。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市文化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小说、语文教育。著有《重读〈红楼梦〉》《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等。

作品目录

  1. 编者的话
  2. 《红楼梦》是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书?
  3. 一 探路《红楼梦》
  4. 1.一组概念
  5. 2.二条线索
  6. 3.三个空间
  7. 4.四季时间
  8. 5.五层人物
  9. 二 《红楼梦》究竟伟大在哪儿?
  10. 1.贾府内外的几百张面孔
  11. (1)多类型的处理:立体与平面
  12. (2)结构化的系列
  13. (3)人名的谐音寓意
  14. (4)主要人物的评价与争议
  15. 2.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机锋
  16. (1)人物心灵深处的冲突弥漫于日常
  17. (2)宝玉挨打的三级递进
  18. (3)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的并列对比
  19. (4)共读《西厢》和独赏“艳曲”的综合
  20. 3.心灵的搏动在环境中延伸
  21. (1)贾府及大观园:现实与理想的二重天地
  22. (2)墙与窗:封闭、分割与开放、交流的整体协调
  23. (3)海棠与翠竹:人际关系的阻隔与自然景物的融洽
  24. 4.直面人生,路在何方
  25. (1)五个书名的多种旨意
  26. (2)直面人生的悲剧:摆脱瞒和骗
  27. (3)走向民间的曲折: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28. 5.述世间最难述之情
  29. (1)情感的丰富性
  30. (2)情感的语境性
  31. (3)情感的变通性
  32. 6.天下文体入《红楼》
  33. (1)韵散交错
  34. (2)文白对峙
  35. (3)雅俗杂糅
  36. 三 《红楼梦》版本知多少
  37. 1.脂砚斋抄本好在哪儿?
  38. (1)脂本简介
  39. (2)脂本评价
  40. 2.程高本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吗?
  41. (1)关于程本的后四十回评价
  42. (2)程本对前八十回的改动
  43. 3.现代普及本的贡献
  44. (1)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种《红楼梦》普及本
  45. (2)两种颇具特色的个人整理本
  46. 四 曹氏家族兴衰路
  47. 1.织造世家昭示的“天恩祖德”
  48. (1)包衣世家和曹寅地位
  49. (2)遭遇抄家和“不成器”的曹頫
  50. 2.从美梦中醒来
  51. 五 传下来、走出去后《红楼梦》时代
  52. 1.大团圆:中国式续写
  53. 2.时代性:经典再创造
  54. 3.跨文化:世界的《红楼梦》
  55. 六 壮观的“红学”队伍
  56. 1.前“红学”时期
  57. (1)关于脂评
  58. (2)其他评点
  59. 2.现代“红学”:评论、索隐、考证的三足鼎立
  60. (1)“新红学”与“旧红学”
  61. (2)评论派与马克思主义红学早期成果
  62. 3.“红学”的革命与革命的“红学”
  63. (1)小人物与大人物
  64. 结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65. 1.曹雪芹的焦虑
  66. 2.女性整体的不幸
  67. 3.同情还是质疑?
  68. 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