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归一

万物归一

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的自然与心灵对话之书,浩瀚、美丽而有力,堪比《瓦尔登湖》《空谷幽兰》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9158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是万物有灵且美?

还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大地铺展开的颜色引导着目光投向远山,远山处是绵延无尽的大农场,农场里的黄色牧场上,数十亿计的茎秆和叶片一整天泛着金光……”这是安妮·迪拉德从窗口看出去的景象。1975年,安妮独自来到美国西海岸,在普吉特湾的一个岛上居住、沉思、写作。一幢简单的木屋,一扇偌大的窗户,一只猫,一枚蜘蛛和一个人,构成了全书宁静而内蕴丰富的底色。

有一天,她决心写下接下来三天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第二天,岛上的飞机就坠毁了。她要描摹这样的苦难吗?

她不断地追问自己,关于时间,关于真实,关于奉献,关于死亡,来自命运的意志。她写到一只被烛火吞噬的飞蛾,写到飞机失事后烧伤了脸的七岁女孩,写到冰冷的海滩上的一次洗礼。但是,在变幻莫测的风景“幕布”后,在她所谓的“难学的东西——岩石山和咸水海”后,她看到的却是圣火的力量。

如同《听客溪的朝圣》,大自然的壮美与无比纷繁的生命细节是安妮·迪拉德不变的主题。《万物归一》也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安妮在山水之间寻求抚慰,逐渐意识到:真实的痛苦是另一种前行的力量,人生“必须披荆斩棘,全力以赴”。

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作家、诗人、博物学者、语言大师。194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喜好阅读,涉猎广泛。1968年,她以关于梭罗《瓦尔登湖》的论文毕业于弗吉尼亚霍林斯大学,奠定了一生的写作方向。

1971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地体验生命。这一经历成就了《听客溪的朝圣》一书,使她在二十九岁便获得普利策奖,并在美国文坛激起巨大的回响,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迪拉德著述颇丰,是《哈泼市场》《大西洋》等杂志的专栏写作者,其作品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和书信,皆直指生命的核心。除《听客溪的朝圣》夺得1975年普利策文学奖以外,回忆录《美国童年》入围国家图书评论奖决选,《教顽石开口》获《波士顿环球报》十年来最好的作品,小说《梅特里一家》唯一入选2008年福克纳笔会奖决选。

自从《听客溪的朝圣》出版之后,安妮·迪拉德这个名字,便代表了一种最优良的写作。

她现居纽约。不再旅行,不再会见陌生人,不再签售,不再接受采访,不帮人写序,不在电视上露面,不信任维基百科。每年仅进行两次公共朗读。

译者:匡咏梅,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编审,长期从事英语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主要译作有《我的父亲母亲》(多丽丝·莱辛)、《末日迁徙》(莫欣·哈米德)和《迷药》(詹妮弗·克莱门特)等。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