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插图珍藏版)

伊莎贝拉(插图珍藏版)

被誉为“莎翁本人之后,所有诗人中莎翁风格”的诗人济慈的经典长诗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6203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英年早逝(未活到26岁),但在短短7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造了很多充满想象力、气势磅礴、直指人心的作品,使他进入世界上“最伟大诗人的行列”。

在济慈生活的年代,意大利浪漫传奇正在英格兰复兴。《伊莎贝拉》取材于薄伽丘的故事,但济慈在改编成诗歌时并未在情节方面做出实质意义上的改变。他明白中世纪浪漫传奇这种体裁在英语文学中能够回溯至乔叟,所以会偶尔以乔叟特有的风格插入一些简短的题外话和祷言。但这些体外话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不会产生强行插入的突兀感,反而保留了本来的叙事进程。

伊莎贝拉住在佛罗伦萨的两个商人哥哥家,她和年轻的伙计罗伦索钟情于彼此。她那两个哥哥发现此事后,便把罗伦索带到一处森林,谋杀并埋葬了他。有天夜里,罗伦索的灵魂出现在了伊莎贝拉面前,告诉她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被埋葬的地点。伊莎贝拉按此找到了他的尸体,把它挖了出来,割下人头带回家并放进了自己的一只罗勒花盆中。受到伊莎贝拉泪水的浇灌,一株罗勒从罗伦索的头颅中长了出来,而且长得越来越茂盛。但她的两个哥哥从她手中夺走了那个罗勒花盆,痛失所爱后伊莎贝拉悲伤而死。

这版《伊莎贝拉》在翻译家朱维基的译文基础上进行了略微修订,试图再现原诗动人的语言美和音韵美。另配有英国插画艺术家威廉·布朗·麦克杜格尔的插图,对应呈现诗文表达的情境,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济慈英年早逝,但在短短7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造了很多充满想象力、气势磅礴、直指人心的作品,使他进入世界“最伟大诗人的行列”。

绘者:威廉·布朗·麦克杜格尔(William Brown Macdougall,1868—1936),英国插画艺术家。为约翰·济慈的长诗《伊莎贝拉》、德国民间神话《尼伯龙根之歌》等书创作的插画为他获得了巨大声誉。

译者:朱维基(1904—1971),上海人,作家。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世纪的孩子》,译诗集《在战时》、《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唐璜》、《卢森堡夫妇诗选》等。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