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0
作品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教授在海内外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四十年,他在上海多所高中开设的“中国文学特别讲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本书从中精选十个专题,涵盖中国文学的各个时代、领域和文体,所涉作品大多来自中学语文教材。邵老师以有别于一般语文教育的视角,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重新解读文学经典,带来十堂别开生面的文学阅读体验课。
邵毅平
江苏无锡人,1957年生于上海。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东亚古典学。
自1982年留校任教以来,执教复旦大学四十年。其间曾任日本创价大学、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韩国蔚山大学校、大邱晓星CATHOLIC大学校,法国雷恩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客席教授或访问学者,累计海外教学研究经历近十年。
著有《诗歌:智慧的水珠》《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东亚古典学论考》等二十种。译有《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宋词研究(南宋篇)》等多种。编有《东亚汉诗文交流唱酬研究》。为复旦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著》作者之一。
作品目录
第一讲 文学作品的空间解读——从《江南》出发
一、“采莲”的发端
二、“采莲”的演变
三、《诗经》里的“采桑”
四、从“采桑”到“采莲”
五、四面八方的写法
六、“四方”意识
七、“戏”是征服
第二讲 把文本置于文脉中——《闲情赋》的浪漫愿望
一、情诗的新手法
二、赋也用上了新手法
三、陶渊明的十个浪漫愿望
四、后人的评价
五、更多的类似表现
六、现代诗人的变奏
七、余音袅袅
第三讲 古典文学的现代性——以《阳羡书生》为例
一、第一个故事
二、第二个故事
三、第三个故事
四、比较三个故事
五、第四个人
六、“闲角”不闲
七、关于作者
八、听众的反应
第四讲 文学题材的历时演变——中国文学中风景的变迁
一、六朝:宏大风景中的渺小个人
二、唐代与现代:“化外”风景的征服与臣服
三、宋元:风景背后的士大夫情怀
四、明清: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风景
第五讲 跨越文体追踪同一主题——《琵琶行》别解
一、唐代诗歌:诗意的等待
二、《琵琶行》:隐而未显的幻想
三、元代杂剧:幻想的现实化
四、明代白话小说:新的角逐
五、清代文言小说:喜剧化的幻想
第六讲 知人论世——“项脊生曰”删不得
一、《项脊轩志》说了什么
二、“项脊生曰”说了什么
三、照进小破屋的光
四、“项脊生曰”删不得
五、有志少年命运如何
六、另一个残酷的对比
七、中国文学的抛物线结构
八、多余的话
第七讲 文本细读——用日本史料解读《藤野先生》
上、《藤野先生》外的藤野先生
下、《藤野先生》若干问题新释
第八讲 用平常心去阅读——鲁迅的“误判”
一、“师生”关系的逆转
二、《一个青年的梦》
三、鲁迅赞同反战思想
四、武者小路实笃转向了
五、打引号的“误判”
第九讲 写作之心——兔子的耳朵与三个孙中山
一、兔子的耳朵
二、从作文到文学
三、三个孙中山
四、由来已久的要求
五、诺奖与斯奖
第十讲 细节的力量——文学大师如何遣词造句
一、文学的四个发现
二、发现凡人之一:司马迁
三、发现凡人之二:吴敬梓
四、发现妇女儿童:归有光
五、发现生态:欧阳修、张九龄
后记 我度过的美好时光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