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坠入身体:川端康成

银河坠入身体: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4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9.160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20世纪文学旗手,也是各自时代掉队的人。「经典领读人」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系列:以文学,倾听他们的挣扎与回答。

【上辑·第4册】

「经典领读人」杨照×「日本美的重建者」川端康成:我们拥有的并非此生,不过几个偶然的瞬间。

在这世上,一边看繁花,一边朝着地狱走。幼时于亲人葬礼成长起来的川端康成,在国家战败与挚友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早早有了生命的「徒劳」之感:苟活余生,何以为继?

纤细敏锐的他,在小说中找到方法:小说可以凝结时间——那既是瞬间,又是被凝结固定住的恒常,两者之间产生巨大的冲突张力,迸发一种难以言喻的美。而在战后崇尚西方的风气下,川端康成作品中多层次的人心流转、人情美善,强烈的时间感知以及社会关怀视角,不仅为日本焕活了其本身的文明价值,更使其重新被世界看见、重视。

他决心,在保存日本美的同时保存这个国家,为其找到在战败废墟中继续存在的理由。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华人世界著名的人文经典领读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近年来致力于东西方经典著作的解读,并担任“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及《看理想》古代中国经典节目主讲人。

作品目录

  1. 总序 看待世界与时间
  2. 前言 解开文字之结——川端小说里层层开展的丰美风景
  3. 第一章 余生意识——川端康成的时代背景
  4. 翻译川端康成
  5. 世代的革命
  6. 扭曲的麦卡锡主义
  7. 寻找生命意义的“六八革命”
  8.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9. 东京奥运会与诺贝尔文学奖
  10. 战败与失去挚友
  11. 战后川端康成创作的转向
  12. 被践踏的民族自尊
  13. 童年生涯与《源氏物语》
  14. 川端美学的核心——物之哀
  15. 第二章 瞬间的切片——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说
  16. 《燕子》中季节的联想
  17. 《茱萸盗贼》浓缩时间的艺术
  18. 女孩与女人交会
  19. 极短篇的掌中小说
  20. 散文诗与俳句
  21. 小林一茶的俳句
  22. 所谓的“新感觉派”
  23. 捕捉刹那的“新感觉”
  24. 化为风景的人——《蟋蟀与铃虫》
  25. 《蟋蟀与铃虫》带来的“新感觉”
  26. 《金丝雀》的殉葬
  27. 被裁剪的《相片》
  28. 《灵柩车》的一瞥
  29. 《阿信地藏菩萨》的菩萨传说
  30. 《阿信地藏菩萨》中的少女出现
  31. 《阿信地藏菩萨》结尾的体悟
  32. “白桦派”和“新感觉派”的抗衡
  33. 回应时代的川端康成
  34. 《万岁》两姐妹
  35. 《万岁》对未来的想望
  36. 《谢谢》高浓度小说的展现
  37. 《谢谢》中母亲的提议
  38. 《谢谢》独特的社会关怀
  39. 《玻璃》工厂光景
  40. 《玻璃》给读者的提问
  41. 《夜市的微笑》对底层生活的描写
  42. 《夜市的微笑》旁观男女互动
  43. 《夜市的微笑》真诚的同情心
  44. 灾难中的人——《钱道》
  45. 钱币落下铺成道路
  46. 《钱道》末段的新生
  47. 《滑岩》上的信仰
  48. 第三章 新感觉派的崛起——读《伊豆的舞娘》
  49. 川端康成与“孤儿感”
  50. 《伊豆的舞娘》开场的三种翻译
  51. “新感觉派”的主观描绘
  52. 舞娘的对话
  53. 社会底层的舞踊队
  54. “圣”与“俗”的翻转
  55. 探寻终极的美
  56. “新感觉派”的情欲书写
  57. 第四章 徒劳之美——读《雪国》
  58. 女孩与站长的对话
  59. 车窗上女孩的反影
  60. 叶子和驹子
  61. 意义的经验片段
  62. 日本旅情小说的始祖
  63. 顿悟的片刻感受性
  64. 纯真的驹子
  65. 徒劳之美
  66. 不成比例的回报
  67. 岛村的眼泪
  68. 纯净无瑕的艺伎
  69. 驹子的挣扎
  70. 演奏的原音
  71. 译本的问题
  72. 徒劳无功的爱情
  73. 醉后的驹子
  74. 岛村的爽约
  75. 绉纱的明喻
  76. 永恒银河出现了
  77. 无法忘记的陌生人
  78. 川端康成的长篇美学
  7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80. 脆弱的叶子
  81. 清澈得接近悲哀之声
  82. 关于叶子之死
  83. 第五章 佛界与魔界——读《舞姬》
  84. 少女的执念
  85. 创作的分水岭——《舞姬》
  86. 余生使命之完结
  87. 《舞姬》的开场
  88. 胸针、项链与耳环
  89. 抛锚的地狱之车
  90. 情人的质疑
  91. 波子的担忧
  92. 哀求的晚霞
  93. 波子态度的改变
  94. 芭蕾舞热
  95. 有岁月的情人
  96. 失败的重逢
  97. 避而不谈的婚姻
  98. 护城河边散步
  99. 孤零零的鲤鱼
  100. 天差地别的美学信仰
  101. 一个日本家庭的瓦解
  102. 恶魔的艺术
  103. 佛像与女性
  104. 虚有其表的丈夫
  105. 爱情与自由
  106. 青春将逝与幻灭
  107. 魔界与感伤主义
  108. 重新解读“魔界”
  109. 森鸥外的《舞姬》
  110. 第六章 战后的群像——读《东京人》
  111. 从《舞姬》到《东京人》
  112. 败战后的重生契机
  113. 《东京人》的背景
  114. 战争、战后与女性处境
  115. 岛木的托付
  116. 敬子的三个男人
  117. 组合之家的重重考验
  118. 被解放的家庭幸福
  119. 战后身份失序
  120. 多重的三角关系
  121. 难以定义的关系
  122. 向新时代投降的小山
  123. 隐晦中的感染力
  124. 所谓的“长篇小说”
  125. 第七章 面对老去——读《山之音》
  126. 波德莱尔的散文诗
  127. 如连篇诗歌集的《山之音》
  128. 《山之音》的开场
  129. 听见“山之音”的人
  130. “意识流”的书写
  131. 被处理过的海螺
  132. 菊子的贴心
  133. 替代品婚姻
  134. 对媳妇的心疼
  135. 修一的外遇
  136. 银杏树的比喻
  137. 弹飞的栗子
  138. 早晨的玉露茶
  139. 海岛的梦
  140. 第八章 爱恨交织——读《美丽与哀愁》
  141. 旧情人
  142. 少女复仇记
  143. 异常状态下的创作
  144. 《美丽与哀愁》中的角色自觉
  145. 直截了当的爱恋
  146. 第九章 京都之美——读《古都》
  147. 毫发无伤的京都
  148. 川端康成的作品脉络
  149. 力不从心的川端康成
  150. 古都的观光指南?
  151. 千重子与三个男人
  152. 二十岁的少女
  153. 京都的变与不变
  154. 太吉郎的困境
  155. 腰带的特殊意义
  156. 川端康成何以代表日本文学
  157. 川端康成年表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