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

《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

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故事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727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首先沿袭《西游记》“百回本中心”的传统思路,围绕《西游记》成书、版本、影响,以及人物形象、情节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有对三藏、悟空等主人公原型的探究,也有对铁扇公主、女儿国王等配角形象嬗变轨迹的勾画;亦不乏对稀见版本(如“闵斋堂本”)的源流考辨。在此基础上,作者跳出“百回本中心”的思维定势,将研究对象还原为“西游”故事,进行跨文本、跨地域、超媒介、多民族方向的探讨。通过对散落民间的珍稀资料(如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受生宝卷》等)的深入发掘,结合戏曲、说唱、图像等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表现成规,还原“西游”故事生成、演进的历史生态,进而发现其内在规律。故事的演化、传播历史并非百回本的成书、影响历史。

胡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研究会(筹)常务理事。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游记跨文本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60)首席专家。在《文学遗产》《文献》《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复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西游记》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