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
作品简介
作品详尽地描绘了达洛维夫人为了举办聚会一天的举动,由此铺开了她的爱恨纠葛,她的青春,她是如何被周遭影响着从少女成长为贵妇人。而沃尔什的探望、塞普蒂默斯的死、旧友重逢和无休止的寒暄引发了她深深的思考……
由于在威斯敏斯特已经住了——迄今为止多少年?有二十多年了吧。——即便是置身于车流之中,抑或是半夜醒来,人们总能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安静,或者是说肃穆,克拉丽莎对此是确信无疑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停滞,大本钟敲响之前的凝固(但他们说,那也许是她的心脏受到流感影响的缘故)。听啊!钟声隆隆地响起来了。先是预报,悦耳动听;随后是报时,准确无误。沉闷的声波在空气中渐渐消逝。她边穿过维多利亚大街边想,我们都是傻子。因为只有上天才晓得,人类为什么如此热爱生活,怎样才会如此看待生活,精心构思,围绕自己来构建生活,无时不在推倒、重建。即便是十足的老古董、坐在门阶上喝酒的穷困潦倒之辈,也是如此。毋庸置疑,基于这一原因,议会法案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热爱生活。在人们的眼睛里,在轻盈的、沉重的、艰难的步履中;不管是低嚎还是喧闹声中;还有那些四轮马车、机动汽车、公共汽车、厢式货车,胸前身后挂着广告牌的步伐沉重、摇摇晃晃的广告员;有铜管乐队、有手风琴;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在铃儿的叮当声中,在头顶上空飞怪异的飞机高歌声中,有她热爱的东西;那就是伦敦六月这一刻的生活。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