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兄妹

唐纳兄妹

“我热爱危险、深不可测、悬而未决以及无法控制的东西”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316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我热爱危险、深不可测、悬而未决以及无法控制的东西”

◐卡夫卡、黑塞、穆齐尔、本雅明、桑塔格、威廉·加斯、库切、塞巴尔德钟爱的传奇作家

◐一部为世间无所事事之人正名之作:他是一个对一切事物都嗤之以鼻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事事之人——他知道如何穷尽全部的爱意编织如植物一般快乐的天性;

◐德语直译全新译本,独家收录3篇《唐纳兄妹》罕见佚文+卡夫卡、黑塞等多位名家小说评论;

◐弗朗茨·卡夫卡如是评论《唐纳兄妹》:“这位现代版的无用之人轻装上阵,目光坦诚而又坚定地漫游于这个世界之间。最终他一事无成,只换来读者一悦。”

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No.1:这是一本不用敌意的尖锐,只用胜利的微笑与我们身上所有的庸俗主义做斗争的书。

西蒙·唐纳,一个极具诗人气质的无业年轻人。我们用最为活跃的情感跟随他踏上一段多姿多彩的旅程。他的生活并不安稳,但轻松愉快。他成夜成夜地奔走在偏僻的乡间大道上。他时而成为售书员,时而当起仆人,时而又变身为写字员,然后他又变得无所事事,但他总能在任何情况中找到最让人舒适的方面。他是一个值得羡慕的人——阳光直射他内心之中;他是一个对一切事物都嗤之以鼻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事事之人——他知道如何穷尽全部的爱意编织如植物一般快乐的天性。

“没有人有权在我面前表现出一副认识我的样子。”

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1878―1956)

“瓦尔泽于1878年4月15日出生于伯尔尼州的比尔,是八个孩子中的倒数第二个,上学上到十四岁,此后在银行当学徒,十七岁离家,住在巴塞尔的时候,在冯·史拜耳公司工作,在斯图加特的时候,他在德国出版联盟找到了一份差事。经历了斯图加特的一年后,他徒步经蒂宾根、赫辛根、沙夫豪森等地去苏黎世,在那儿干了一阵子保险,又干了一阵子银行的工作,在外希尔住过,也在苏黎世山上住过,还写诗,必须说明的是,他不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为了写作,他总是先辞掉工作,因为他相信艺术是伟大的东西。”(引自瓦尔泽自撰生平)

1898年,在文学评论家约瑟夫·维克托·维德曼、作家弗朗茨·布莱等人的提携下,时年二十岁的瓦尔泽开始发表作品。

1903年夏天,他短暂受雇于苏黎世近郊维登斯维尔市一位工程师兼发明家的工作室,为其担任助手,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长篇小说《助手》的素材。

1904年出版首部作品《弗里茨·考赫的作文簿》。

1905年初,瓦尔泽前往德国柏林参加一个仆人培训班的培训,同年秋天起担任一位德国贵族的仆人达数月之久。这段经历日后被写入他的日记体长篇小说《雅各布·冯·贡滕》。

1906年,瓦尔泽再次前往柏林,在秘书文员工作之余开始小说创作,并在随后三年里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唐纳兄妹》《助手》《雅各布·冯·贡滕》,三者合称“柏林三部曲”。

1913年,瓦尔泽徒步漫游回到故乡比尔。随后“一战”爆发,他被迫应征入伍,战后移居伯尔尼。

1916年,瓦尔泽首次将自己的新作和从未出版过的散文结集为《散文集》一书出版。

1917年,散文集《散步》出版。

1929年初,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幻觉和恐惧症折磨后,瓦尔泽听从心理医生建议,住进了伯尔尼的瓦尔道州立精神病院,期间继续写作。

1933年,在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后,瓦尔泽被家人强行送往比尔的赫利绍精神病院,终其一生再未离开。他也自此停止写作。

瓦尔泽一生酷爱独自散步。1956年圣诞节,他在一次例行雪地散步时突发心肌梗塞辞世,享年78岁。

有生之年,瓦尔泽共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和上千篇的短篇故事、散文作品。除正式发表的作品外,他身后还留下了大量用铅笔书写、字迹小到几乎无法辨识的微型手稿。1985年至2000年间,其中部分手稿被研究者成功辨识并编为六卷本文集《来自铅笔领域》出版。

“在我周围总存在着这样的阴谋,它想把像我这样的害虫赶走,一切与自己世界不相称的东西都要被它优雅而高傲地清除出去。我从不敢硬挤入他们的世界,我甚至连瞄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我生活在市民生活的边缘,这有什么不好呢?”

叶辉,罗伯特·瓦尔泽爱好者。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