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新西兰文坛不作第二人想的传奇作家珍妮特·弗雷姆
以坦诚的态度书写伤痛、屈辱和成功,讲述通过写作获得拯救的故事
自传三部曲从作者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一直写到1963年,旅居欧洲七年后回到新西兰。作者通过一种浑然天成的叙述语调,叙述了其成长及创作的全部生活,包括遭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经历。她独一无二的天赋,在于揭示自我脆弱性时的坦诚态度与触及的深度,无论书写伤痛、屈辱还是成功,都能泰然处之、波澜不惊。
在第一部《到实岛去》中,作者讲述了她高中之前的生活,“混合了事实、真相和对真相的记忆”。她其貌不扬,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小女孩,不受大家注意。在她的笔下母亲记性好、健谈,哥哥患有癫痫症,对家庭氛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吸引同学注意,她偷了她爸爸的钱买口香糖而被老师发现,被罚站。
第二部《我桌旁的天使》讲述了在达尼丁师范学院上学,以及她随后的崩溃及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经历。她在大学里很孤独,越来越退缩到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在一年的见习教学结束时,她在学校督察访问期间走出房间并消失了。
在一次自杀未遂之后,她被送往精神病院。她从未想过竟然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在她的描述下,是精神错乱恐怖的高强度疗程。她接受了两百多次电击治疗,并被安排进行脑白质切断手术,只因小说集获得了享有盛誉的奖项而取消。在出院前获准外住期间,在知名作家萨吉森的小屋里居住写作。散文和诗集被接受出版后,她获得资助而出国旅行。
第三部《镜之城的信使》,讲述了她在英国、西班牙旅居写作的经历。镜之城是支撑她的拯救世界。她继续写作,后得知她一直背负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误诊。凭借一些生活经验和明智的心理治疗,她终于写下她在精神病院的生活经历。因为父亲去世,七年后终于决定重新回到新西兰。
珍妮特·弗雷姆(Janet Frame,1924—2004),二战之后最有天赋、最有特点、影响最大的新西兰作家,她以前所未有的新颖风格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领导了小说创作新潮流。弗雷姆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两部诗集和三部自传。
弗雷姆生于新西兰南岛东南部的达尼丁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为人帮佣。1943年入达尼丁师范学院,后任教于一所中学。之后接受过精神治疗,在精神病医院休养近十年。20世纪80年代起撰写三部自传,记述其成长及生活经历。
但凡有资格角逐的新西兰文学奖项,弗雷姆均收入囊中,如休伯特·彻奇纪念奖、新西兰文学基金奖、罗伯特·彭斯奖等。此外,她获选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荣誉会员,亦斩获英联邦文学奖。鉴于其对文学事业的贡献,于1983年荣获大英帝国高级勋位(CBE)、1990年荣获新西兰国家勋章,此外还获得三所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和奖章。
译者:吴文权,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后留学德国,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作包括《幽默》《文学的读法》《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呼吸秋千》(与余杨合译)、《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与高韵合译),《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英译本(主译之一)等。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部 到实岛去
一 第二个地方
二 朝实岛去
三 身着天鹅绒长袍
四 铁路上的人
五 温德姆,渡船街
六 听呀,听呀,狗儿在叫
七 奥马鲁伊甸园街五十六号
八 死亡与一场疾病
九 波普伊
十 永久的波浪
十一 睡王子
十二 治病的法子
十三 空中飞鸟
十四 娱 乐
十五 加西与因弗卡吉尔进行曲
十六 雅典娜俱乐部
十七 身着白色锦缎
十八 野 餐
十九 默特尔之死
二十 从前在巴门诺克
二十一 饥饿的世代
二十二 海边的王国
二十三 磨磨与蓝色泽西牛
二十四 浮士德与钢琴
二十五 标记时间
二十六 早春的雪
二十七 “不会是你吧,贾斯珀?”
二十八 大学入学
二十九 想象力
三十 河流纵横的国度
三十一 告别实岛,问候实岛
第二部 我桌旁的天使
第一卷 不顾死活的勾当
一 石头
二 卡罗尔街花园露台四号,达尼丁
三 师范生
四 再说“河流纵横的国度”
五 伊莎贝尔与城市的成长
六 柳谷
七 1945年(一)
八 1945年(二)
九 1945年(三)
十 1945年(四)
十一 膳宿公寓与新世界
十二 柳谷之夏
十三 水之殇重演
十四 亲爱的知识分子
十五 穿针引线
第二卷 寻找那根丝
十六 格兰德酒店
十七 布拉什先生和《着陆》
十八 照片与电热毯
十九 在北方
二十 萨吉森先生和军队小屋
二十一 谈论宝藏
二十二 凉夜松林
二十三 死亡
二十四 蚕
二十五 林肯小姐、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和多恩博士
二十六 给旅人的忠告
二十七 旅人
第三部 镜之城的信使
第一卷 三重见证
一 离开土地,航行
二 一位绅士
三 济慈与巴特西的讲故事人
四 三 个
五 一盘棋
六 罗马广场
七 伊格纳西奥·里克尔街
八 散发肥皂清新的人们
九 松 林
十 美国人
十一 菲古雷蒂一家
十二 安道尔
第二卷 城市如家
十三 伦 敦
十四 几个问题
十五 调查与诊断
十六 考利医生与充裕的时间
十七 格罗夫希尔路与作家的生活
十八 伦敦的友人
十九 与出版商会面
二十 村 舍
二十一 城里的公寓
二十二 回 归
二十三 柳 谷
二十四 只为讨信使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