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美华书馆曾长期执西式中文印刷出版业的牛耳,对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

本书主要从海外一手英文档案入手,以人、事、物小切口研究美华书馆1844—1931年八十八年的兴衰史,涵盖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内部经营管理与迁址等。既首次详细叙述诸如美华事业奠基性人物柯理、姜别利的生平与个性,又将王凤甲、鲍哲才等中国工匠纳入研究视野;首次详细论证美华书馆各类活字的发明、构成以及来源,回应学界有关争论与质疑;首次将美华书馆搬迁至北京路、北四川路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予以细致阐述,指出美华书馆由盛转衰的内外根源,纠正美华最终歇业的具体时间;首次介绍自身如何与美华书馆档案结缘,如何查找、利用档案以进行印刷史相关研究等。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西医来华十记》(2020)、《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2017)、《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作品目录

  1. 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2. 代序 历史的“美华”与“美华”的历史
  3. 一、美华书馆的前身后世
  4. 二、档案中有血有肉的书馆主任
  5. 三、订正史实真伪,与前人今人著述辩难质疑
  6. 四、另一个“敦煌宝库”的开发
  7. 五、学术的“苦工”
  8. 自序
  9. 1 美华书馆第一位主任柯理
  10. 一、柯理与中文活字印刷
  11. 二、来华前的柯理
  12. 三、柯理在澳门
  13. 四、返美后的中国关系
  14. 结语
  15. 2 姜别利这个人
  16. 绪言
  17. 一、积极创新的精神
  18. 二、精明谋利的才能
  19. 三、鲁直待人处世的态度
  20. 四、传教士的评价
  21. 结语
  22. 3 从档案谈姜别利活字的四个问题
  23. 绪言
  24. 一、姜别利何时、何地及如何开始电镀活字?
  25. 二、姜别利制造几种中文活字?
  26. 三、六种中文活字是否都出自姜别利?
  27. 四、姜别利有无制作电镀铜版?
  28. 结语
  29. 4 小刻工、大成就:王凤甲的故事
  30. 绪言
  31. 一、中文印刷的时代变局
  32. 二、宁波的新活字计划
  33. 三、上海开工与完成
  34. 四、结局与结语
  35. 5 美华书馆二号(柏林)活字的起源与发展
  36. 绪言
  37. 一、背景与起源
  38. 二、关注与订购
  39. 三、制造与延宕
  40. 四、使用与改造
  41. 结语
  42. 6 卫三畏与日文活字
  43. 绪言
  44. 一、卫三畏与日本关系的起源
  45. 二、卫三畏与日文活字
  46. 三、系出同“模”的美华书馆活字
  47. 结语
  48. 7 从学生、工匠到牧师:鲍哲才的一生
  49. 绪言
  50. 一、学生时期
  51. 二、印工时期
  52. 三、牧师时期
  53. 结语
  54. 8 狄考文兄弟与美华书馆
  55. 绪言
  56. 一、入主美华
  57. 二、迁馆北京路
  58. 三、技术的创新
  59. 四、人员的管理
  60. 五、美华生产的特征
  61. 结语
  62. 9 范约翰主演的美华书馆乱局
  63. 绪言
  64. 一、争吵与霸凌
  65. 二、自大与偏执
  66. 结语
  67. 10 盛极而衰:美华书馆的后半生1888—1931
  68. 绪言
  69. 一、迈向鼎盛
  70. 二、由盛而衰
  71. 三、最后的十八年
  72. 结语
  73. 11 美华书馆的研究文献
  74. 绪言
  75. 一、美华书馆的档案
  76. 二、美华书馆的书刊
  77. 三、外国传教部相关书刊
  78. 结语
  79. 附录:我与档案
  80. 一、档案因缘
  81. 二、档案如是说
  82. 尾语
  83. 档案缩写表
  84. 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