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大学 主诗集

未知大学 主诗集

罗贝托·波拉尼奥作品系列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波拉尼奥一直以诗人自居,非常珍视自己的诗作,得知病情的几个月后,他亲自整理自己几乎所有的诗歌手稿,是未来将出版的《未知大学》的雏形。

中文版诗集以《未知大学》为主体,同时收录作者此前已出版的另外三部诗集:《安特卫普》(2002年)、《浪漫主义狗》(2000年)和《三》(2000年),涵盖波拉尼奥1978—1994年间创作的几乎全部诗歌,中文版基本保留了各部诗集的完整形态。

深陷波拉尼奥毕生之作的读者会轻易发现,《未知大学》有他之前作品的影子。对于了解波拉尼奥小说的读者而言,相似的主题充盈他的诗中:性、死亡、政治、侦探、年龄、时间、勇气、犯罪、堕落、加泰罗尼亚、毁灭与漠视、遗忘、晦涩的作家、老朋友、灯塔、折刀和驼背小人……

“未知大学”的概念来自科幻小说家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谋杀的穆罕默德》。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在“未知大学”里任教,这里有着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式人物,这是一个荒诞风格的学习中心。“未知大学”里的人有着典型的共性:他们是天才,为了他们的天才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的思想是超脱世俗的。天才就是一个另辟蹊径来抵达真实的人。

波拉尼奥如饥似渴地阅读,涉猎广泛,他的阅读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这解释了为何看似不可能的诗歌英雄花名册里的名字会如胡椒粉的气味一样散发在他的书里。波拉尼奥充满幻想的前辈博尔赫斯一句有名的想象: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而波拉尼奥反转了这种想象:“亲爱的,那不是天堂。”

一个要求极度精确的猎人,小心翼翼地雕刻着他的结构。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1977年抵达加泰罗尼亚,此前他生活在智利(他出生的地方)和墨西哥。他人生超过一半的时光都在宽容又充满生机的加泰罗尼亚度过,巴塞罗纳、赫罗纳,尤其是布拉内斯。他和卡洛琳娜·洛佩斯在布拉内斯定居并生了两个孩子,劳塔罗和亚历山德拉。

四十岁之前,他写诗,革命,吸毒,流浪,生病—总之,他几乎什么都干过,除了写小说。

而在他四十岁之后的十年,除了写小说,他几乎什么都没干。

得知病情的几个月后,1993年,波拉尼奥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几乎所有的诗歌手稿,并附上详细的目录、创作日期说明及出处,题为《未知大学》,是未来将出版的《未知大学》的雏形。中文版诗集以《未知大学》为主体,同时收录作者此前已出版的另外三部诗集:《安特卫普》(2002年)、《浪漫主义狗》(2000年)和《三》(2000年),涵盖波拉尼奥1978—1994年间创作的几乎全部诗歌,中文版基本保留了各部诗集的完整形态。

这四部作品在作者人生的不同阶段出版,出《未知大学》外,另三部诗集在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得以出版,这些诗歌大多是波拉尼奥二三十岁的作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赞誉。

他的小说提升了他在文学上的地位,他的诗歌和诗性的敏感使他登上文学高峰。

范晔(译者),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译有《致未来的诗人》《百年孤独》《万火归一》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新译作为波拉尼奥的诗集《未知大学》。另杨玲(译者),西班牙语翻译,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研究生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译作:《隐秘的和谐》《垂直之旅》《浴场谋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