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你关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问题
健康主持人帮你问,协和医生来回答,10大主题,40个问题
作品简介
有了健康困惑,该问谁?
当下,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但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量信息,身为非专业人士的我们很难区分真假。
·每天一杯红酒是否有助于心脏健康?
·在医生面前量血压反而可能不准?
·糖尿病真的是吃糖吃出来的吗?
·贫血就是缺铁吗?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便秘?
·失眠真的是因为想太多吗?
·护肤品中的哪些成分真的有效?
……
出现健康问题,怎么有效提问?
排队就医的短短几分钟内,该怎么问出最关心的问题,又该怎么回答医生的提问?互联网问诊时,该怎么善用有限的提问次数,准确提问?这可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么,如果你有一个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医生朋友,怎么向他有效提问?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陈罡医生与医疗媒体人子琳共同创作了这本书,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对话中,为我们普通人和医生有效顺畅地沟通,提供了非常有帮助的参考。
这本书围绕心脏、呼吸、消化、糖尿病、血液、肾脏、免疫、睡眠、中医和护肤10大重要的健康主题,通过丰富的对话场景,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演示了准确、有效提问的方法。
它几乎没有阅读门槛,适合全家人阅读!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不知不觉中积累宝贵的健康知识和实用的健康理念,并且养成主动改善日常生活细节、全面提升健康状况的习惯,同时提升鉴别健康相关信息真假的能力。
陈罡:医生,作家,多语言翻译。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2022冬奥会医疗官。在临床科研与科普创作双向深耕:完成多项发明专利及SCI论文,出版《从书本到临床:诊断思维提升》等医学专著;创作《大医院里的小医生》《因为是医生》等小说及6部科普作品,图书获国家级奖项。以专业守护健康,用文字传递医学温度。
子琳:医疗媒体人,TopMD患者教育平台创始人,《约吧大医生》栏目出品人、主持人,兼任北京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科普与健康传播协作组办公室主任、北京朝阳区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促进会理事等;医学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职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出版《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医疗圈开讲》《你不了解的胃癌》等健康科普图书,屡获奖项。
作品目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前言
第1章 心脏的悄悄话
1.1 为什么心脏不会得癌症?
1.2 如何识别并响应心脏的紧急呼救信号?
1.3 心脏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有什么禁忌?
1.4 流行的心脏健康观念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第2章 呼吸的奥秘
2.1 吸烟对肺部健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影响?
2.2 空气污染如何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
2.3 为什么在高山上我们会感到呼吸困难?
2.4 季节变化对呼吸系统有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预防?
第3章 消化的旅程
3.1 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
3.2 胃溃疡和压力之间有何联系?
3.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预防?
3.4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便秘?
第4章 甜蜜的负担
4.1 糖尿病真的是吃糖吃出来的吗?
4.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中,有什么好用的小妙招?
4.3 家族中有糖尿病史,我该如何预防?
4.4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外出旅行?
第5章 血液的故事
5.1 贫血就是缺铁吗?
5.2 血型和性格真的有关系吗?
5.3 献血如何连接你我他?
5.4 白细胞计数偏高就说明有细菌感染吗?
第6章 肾脏的挑战
6.1 为什么我们的肾脏有两个?
6.2 多喝水就不会得肾结石吗?
6.3 如何透过尿液来看健康?
6.4 肾移植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7章 免疫的迷雾
7.1 年轻漂亮的女生容易得红斑狼疮吗?
7.2 如何识别自身免疫病的早期信号?
7.3 为什么现在过敏的人越来越常见?
7.4 自身免疫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第8章 睡眠的力量
8.1 我们为什么要睡眠?
8.2 失眠真的是因为想太多吗?
8.3 打鼾是病吗?需要治疗吗?
8.4 午睡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吗?
第9章 中医的智慧
9.1 中医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更有整体观吗?
9.2 针灸和推拿在现代医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9.3 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会更温和固本吗?
9.4 有没有哪些传统医学哲学思想至今仍在应用?
第10章 变美小窍门
10.1 护肤品中的哪些成分真的有效?
10.2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
10.3 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美容有何影响?
10.4 现代美容技术与传统美容观念如何结合?
后记1
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