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
作品简介
“幸福是什么”是一个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常识和满书架的自助类书籍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工作、积累财富、经营婚姻、养育子女、健康饮食,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
这个人就是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作者关于幸福最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那么,如何才能撞上幸福呢?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作者:(美国)丹尼尔·吉尔伯特 译者:张岩 时宏
丹尼尔·吉尔伯特,社会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教授”,这是因为他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他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教研工作曾为他赢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由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2002年,他被《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为“当代50位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福布斯》、《理财》、《纽约客》、《华尔街日报》、《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
作品目录
关于本书,他们这样评价……
专家导读一 你撞上你的幸福了吗?
专家导读二 幸福: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
专家导读三 我们为什么还没幸福?
专家导读四 幸福指数与幸福经济
序言 科学地解读幸福
第一部分 梦想的幸福
第一章 通往幸福未来的思考之旅
只有人类可以创造未来
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活在当下
人们为什么会推迟享用免费大餐?
控制未来能带给我们幸福感
关于幸福的作战计划
第二部分 幸福是什么
第二章 幸福的相对论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
哲学家眼中的幸福
言不由衷的伪幸福
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记忆是人生体验的浓缩版
幸福的魔力
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幸福
相对而言的幸福感
揭开幸福的神秘面纱
第三章 测测你的幸福感
被误读的情感体验
你幸福了吗?
测量情感体验的3个科学法则
至关重要的幸福感
第三部分 想象力的双重身份——魔术师与冒失鬼
第四章 想象出来的幸福
你的记忆可信吗?
大脑是最伟大的魔术师
从唯实主义到唯心主义
大脑是天才的造假者
富人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幸福
第五章 幸福的细节
存在的与缺失的,我们更容易忽略后者
想象力的细节缺失
今天得到19美元与明天得到20美元,你更期待哪个?
自作主张的想象力
第四部分 未来的幸福
第六章 未来的现实枷锁
有着现实影子的未来
被现在改写了的过去
当现实照进未来
神奇的预感能力
跟随预感作对选择
盒子里的未来
第七章 相比较而言的幸福
空间维度上的幸福与时间维度上的幸福
想象的终点,不会距离起点太远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现在与过去作比较?
并列的多种选择为什么更让我们头疼?
在买主和卖主眼中,同一件商品的估价差别很大
无法消除的厚今主义
第五部分 幸福的技术
找针的游戏
是银行还是河岸?
人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评价更高
生理与心理的自我平衡
选择的艺术
双重标准下的选择行为
第九章 对现实的心理免疫
关于悔恨的理论
小伤害比大伤害更不容易平复
自由不见得是一种幸福
无知是一种幸福
预测是不可靠的
第六部分 幸福其实很简单
第十章 我们一犯再犯的错误
为什么我总排在最慢的队伍中
结局决定一切
记忆总会低估或高估我们的幸福度
第十一章 幸福的真谛
关于幸福的传统智慧
预测未来的正确方法
依据他人的经验作出的预测要准确得多
追求个性让我们固执己见
幸福就在你的鼻子底下
后记 幸福没有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