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

寻找实现组织价值的规律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20.00¥9.90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1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扩大国民财富的关键是,在商品交换基础上,深化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古典经济学著名的“分工理论”的由来。西方世界在“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大规模的社会实践,包括专业化分工,继而是动力、机器和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财富的创造。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也带来了人们生存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农业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主流生存方式被彻底改变。人们越来越需要依靠相互之间的合作而突破个体能力的限制、完成复杂的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并受益于规模化制造的结果而使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作者:李书玲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一部分 关于组织的基本思考
  3. 第1章 组织的定义与认识
  4. 组织的定义、特征与运转逻辑
  5. 组织观察:要素多元化与动态互动
  6. 第2章 动力因素:走向哪里,为了什么
  7. 组织发展的驱动因素
  8. 个人与组织的相互牵引与相互成就
  9. 不要用目标偷换使命
  10. 价值观是什么
  11. 价值观与使命一定冲突吗
  12. 天赋、能力与努力:实现使命的基础
  13. 职业选择与劳动精神:事业是选的吗
  14. 使命和价值观会改变吗
  15. 第3章 组织建设的实施框架
  16. 组织建设的实施框架
  17. 框架的意义
  18. 第二部分 组织建设
  19. 第4章 组织诊断
  20. 组织管理问题的系统性
  21. 理清组织管理问题的核心原则
  22. 空间维度看组织:不平衡与不匹配所引发的矛盾
  23. 从时间维度看组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4. 组织诊断:动态中的和谐
  25. 第5章 组织结构设计
  26. 结构的特征与意义
  27. 业务逻辑牵引管理关系
  28. 组织结构的维度构成
  29. 组织结构维度的变化规律
  30. 结构效率先于运营效率
  3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2. 业务链条放大驱动管理分层
  33. 结构从加法走向乘法的关键驱动力量:总部功能的价值
  34. 结构的不平衡、多样性与组织的未来
  35. 第6章 组织规则设计
  36. 责权利对等
  37. 规则体系精细化的分寸拿捏:分工与效率
  38. 纵向断裂的风险与管控
  39. 自组织与员工合伙制
  40. 管理需要回归到被管理者的原点
  41. 管人的人本基础
  42. 信息化的意义
  43. 第7章 组织运营
  44. 目标管理
  45. 意识管理与改革
  46. 目标分解与预算体系
  47. 绩效管理与激励
  48. 决策与管控:会议与分析系统
  49. 雷达、数据与信息系统
  50. 人才培养
  51. 精益改善
  52. 第三部分 组织探索的未来
  53. 第8章 何为有效的组织
  54. 理论为什么远离实践:组织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55. 时空观与控制论:什么是拥有持续能量的组织
  56. 地图、场域与系统论
  57. 直觉的力量与工匠精神
  58. 东方文明基础的学科未来:实修证悟
  59. 第9章 组织建设的未来
  60. 组织建设实施框架的修订
  61. 新框架的意义
  62. 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