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入宋以后出现的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更是构成了上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历史变奏,既构成了汉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儒佛道三教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基本历史画卷。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人创造的,又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

《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从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来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通过对儒佛道思想家与儒佛道思想的互动这一特殊的视角,展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变奏以及重要特点,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新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洪修平,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Fulbright)研究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其中多部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两部译为韩文),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20多项省部级奖励。

作品目录

  1. 绪论
  2. 儒家篇
  3. 第一章 儒家思想家与儒家思想文化
  4. 第一节 先秦儒家思想家与先秦儒学
  5. 第二节 汉唐儒家思想家与汉唐儒学
  6. 第三节 宋明理学家的新儒学思想
  7. 第四节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家与儒学基调的转变
  8. 第二章 儒家思想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9. 第一节 儒家思想家与中国传统伦理
  10. 第二节 儒家思想家与中国传统心性论
  11. 第三节 儒家思想家与中国教育思想
  12. 第四节 儒家思想家与中国王道政治
  13. 第三章 儒家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之基
  14.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
  15. 第二节 儒家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
  16. 佛教篇
  17. 第一章 中国佛教思想家与佛教的中国化
  18.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的开始
  19. 第二节 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上)
  20. 第三节 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下)
  21. 第二章 中国佛教思想家与中国佛学
  22. 第一节 中国佛教心性本体论
  23. 第二节 中国佛学的思维特点
  24. 第三节 中国佛教道德修养论
  25. 第三章 佛教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26. 第一节 中国佛学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渗透
  27. 第二节 中国佛教思想对道教思想的影响
  28. 第三节 中国佛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
  29. 道家道教篇
  30. 第一章 道家思想家与道家思想
  31. 第一节 先秦秦汉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2. 第二节 玄学家与魏晋玄学
  33. 第三节 道家思想家与道家的思想品格
  34. 第二章 道家思想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5. 第一节 开放的胸襟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36. 第二节 玄远的品格与文化的哲思和精神
  37. 第三章 道教思想家与道教文化
  38. 第一节 道教思想家与道教的形成发展
  39. 第二节 道教思想家与道教的信仰理论和实践
  40. 第四章 道教思想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41.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演进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
  42. 第二节 对民间社会和古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影响
  43. 结语:道家道教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44. 主要参考文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