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的衰落

中华帝国的衰落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71631 评价豆瓣读书
¥17.99¥9.90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22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中华帝国的衰落》作为美国多所大学采用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文字简洁流畅,内容通俗易懂。书稿有别于传统通史的编年体叙述,而从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结构的农民、士绅、商人三个群体入手,详细剖析了中华帝国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立秩序,走向强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方面,魏斐德采纳北美汉学界的观点,叙述的内容不仅包括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还向上追溯到晚明时期,使得作品极具“一家之言”的特色。

魏斐德,美国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院院长、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外,其著作还包括《洪业:清朝开国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等。

作品目录

  1. 致谢
  2. 序言
  3. 第一章 农民
  4. 农民的传统形象
  5. 农业与土地所有权
  6. 华北的土地与劳动力
  7. 华南的人文地理
  8. 人际关系与阶级冲突
  9. 第二章 士绅
  10. 士绅的双重性
  11. 士绅的官僚层面
  12. 地方声望:作为一个阶层的士绅
  13. 公用事业与个人利益
  14. 士绅在地方政府中的角色
  15. 士绅收入与腐败
  16. 朝廷与地方士绅之间均势的变动
  17. 第三章 商人
  18. 商人的社会地位
  19. 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20. 商业贸易的不安全性
  21. 私人垄断
  22. 盐业
  23. 商人追求士绅文化
  24. 第四章 朝代循环
  25. 朝代的更替与长期变迁
  26. 道德因素
  27. 仪式因素
  28. 意志因素
  29. 皇帝与朝代更迭
  30. 大众叛乱
  31. 士绅与朝代更替
  32. 帝国专制政治的增强
  33. 明朝的灭亡
  34. 第五章 满族的兴起
  35. 边境地带
  36. 满州部落
  37. 满族部落组织
  38. 努尔哈赤的崛起
  39. 皇太极的统治
  40. 多尔衮与攻占北京
  41. 第六章 清初与盛世
  42. 满汉平衡
  43. 顺治的统治
  44. 鳌拜摄政
  45. 康熙皇帝
  46. 皇位继承危机
  47. 雍正的统治
  48. 盛世:乾隆统治期
  49. 和珅的权势
  50. 白莲教叛乱
  51. 人口压力与士绅在地方防御中的作用
  52. 第七章 西方的入侵
  53. 中国的世界秩序
  54. 葡萄牙的海上力量
  55. 获得澳门
  56. 日本的海外贸易
  57. 澳门经济的衰退
  58. 荷兰人的挑战
  59. 英国东印度公司
  60. 多埠贸易
  61. 广州贸易体系
  62. 洪任辉事件
  63. 广州的限制
  64. 鸦片
  65. 合法化与取缔
  66. 第八章 入侵与反抗
  67. 林则徐的禁烟努力
  68. 鸦片战争
  69. 不平等条约
  70. 清朝的对外政策
  71. 鸦片战争的社会影响
  72.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起源
  73. 拜上帝会的发展
  74. 太平天国运动的三大范式
  75. 太平军北上
  76. 占领南京
  77. 四面楚歌的清王朝
  78. 1856年—1860年间的中英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79. 第九章 复兴的幻象与自强运动
  80. 地方团练
  81. 地方军事化和士绅经理人
  82. 地方军队的形成
  83. 平定太平天国
  84. 捻军之乱
  85. 李鸿章与淮军
  86. 上海与关税
  87. 北京的政治权力平衡
  88. 自强运动
  89. 对外关系
  90. 天津教案与李鸿章的责无旁贷
  91. 慈禧的妥协政治
  92. 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
  93.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94. “自强运动”的失败
  95. 第十章 王朝改革与反响
  96. 建立学会
  97. 康有为的哲学
  98. 利益之争
  99. 内部改革的呼声
  100.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斗争
  101. 百日维新
  102. 保守派的回应
  103. 光绪对官僚系统的攻击
  104. 慈禧的政变
  105. 义和团运动
  106. 第十一章 天命已尽
  107. 从民族主义角度对辛亥革命的解读
  108. 民族主义史学的矛盾
  109. 军事现代化及其结果
  110. 财政困难
  111. 新式学制
  112. 士绅和商人的联盟
  113. 立宪运动
  114. 修建铁路
  115. 革命宣传与革命活动
  116. 孙中山
  117. 秘密会社
  118. 立宪运动失败
  119. 保路运动
  120. 新军的不满和武昌起义
  121. “二次革命”
  122. 寻找新的天命者
  123. 参考书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