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

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

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前盖茨基金会中国首 席代表从“不敢”到“发光“的力量觉醒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22908 评价豆瓣读书
¥41.30¥24.78
电子书6折特价截止至:2024-06-20 00: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我是李一诺。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怎么可以做成那么多事?”

人们只看到光鲜亮丽的标签,其实真实生活都是一地鸡毛。

我的起点,和大家一样,是从一个个“不敢”、一个个“不会”开始的:

——初入职场,不敢开口,不敢成功,不会当领导。

——职场小成,不敢要孩子,不会教育孩子,生活与工作无法平衡。

——人到中年,不敢转场,不敢做梦,不敢想“大问题”。

——生活里琐碎的烦,不会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敢“臣服”。

最终,知道内心的障碍,但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所以每一件看上去“做成”的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面对未知,我会恐惧;面对竞争,我会犹豫;面对孩子,我会焦虑。

要想走出来,别无他路,只有从不敢到面对。一旦面对,你就会知道,等待皇冠,并不能等来事业成功;放低自己,并不能启发他人;使自己渺小,并不能改变世界;不敢发光,就没有真正活过。回看我的轨迹,是一次次不得不“面对”每一个“不敢”后,得到力量的旅程。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我的故事,但对你肯定不陌生。希望你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内心金矿、光和力量。

李一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一土教育、“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曾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主理线上社区“诺言”(关注内心成长)和“一土全村”(关注家庭养育)。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做事时,你不是乘客,也不是副驾驶,你要做那个坐在驾驶座上的人。9 人
  2. 只有能接纳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地从内而外领导自我,从而做出卓越的成就,吸引真正意义上的追随者,成为外在的“领导”。9 人
  3. 真正的聪明人并不是会挑毛病,而是会找解决方案。8 人
  4. 对事:有方向感,能选对路;而选对是从选错开始的8 人
  5. 从寻求认可到寻求支持。不是“请问,我这样想,你看行不行”,而是“我想去的地方是那里,我想做的事是这样的,你可不可以支持我”。7 人
  6. 真实的人生,以及职业和事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它们有停顿,有曲折,也有跃迁。在这下面其实有一条隐形的道路,这条隐形道路的主线,是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实丰富的经历和思考。因此,我们在做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选择会不会扩大视野,加深认知,如果是,就选择这条路。明确了这条内在的隐形道路,我们就知道外在的快和慢其实都是暂时的。6 人
  7. 所以做领导,不是继续在“做事”层面做贡献。团队需要你做的,不是比以前做更多同样的线性的事,而是做不一样的事。6 人
  8. 真正成功的人,走的都不是这一条被恐惧裹挟的路,原因很简单:这条路走不远。自己的全部能量都被无穷无尽的恐惧消耗了,如何能走远?何以谈成功?6 人
  9. 人最终的成功不是外在的标签,而是灵魂和外在一致,是活出人生的无限性。6 人
  10. 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专注力;专注力的前提是平和;平和的前提是有安全感。这是一个闭环。6 人
  11.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想去哪里,有学习能力,可以找到并好好利用资源。6 人
  12. 如果是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并全情投入,它就可以是最好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并不取决于“路”,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投入和态度。6 人
  13. 在职场早期最重要的转变,是从等待认可到争取支持。5 人
  14. 唯一能让你自己坚持的东西成为现实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当领导。5 人
  15. 建立自信的前提是我知道自己大概做到了什么程度,这时同事和领导对我们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但是一旦自己有了概念,就不能永远处于这种心态。如果一直在寻求外界认可,就很难在职场上获得成长。5 人
  16. 一个重要的成长就是意识到别人说的话都是他们内心的投射而已,和你并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见什么吸什么的海绵,而是一面镜子,将投给你的评判反射回去。5 人
  17. 关于微观,我一直有一个“五六个人原则”,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环境——学校、职场、家庭,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所以我们要重视、挑选和管理的,是这“五六个人”。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