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浪大化:汉晋文学的终末书写
¥40.80
作品简介
从东汉至刘宋五百余年之间,王朝更迭频繁,政治动荡黑暗,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迫使文学家们对死亡和人的必死命运进行思考,由此形成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主题,即“终末思想”。本书以几位生活在汉晋时期政治乱局中的文学家,如王逸、阮籍、陶潜、谢灵运等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生平事迹,知人论世,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渊源及意蕴,细致勾勒出古人的世界观、精神状貌与人生态度,呈现文人学者对个人终末、王朝终末、身后终末以及人在宇宙中位置等问题的思考,重构了古人深邃而独特的精神世界。
陈伟强(Timothy Wai Keung Chan),生于香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曾执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现任职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领域与兴趣包括中国古典文学、早期道教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文献学、比较文学等。其专著Considering the End:Mortali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ry Representation由莱顿E.J.Brill出版社出版(2012);《汉唐文学的历史文化考察》由凤凰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另有多篇中英文论文发表。
孙尚勇,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学术领域为佛教文学和音乐文学。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乐府文学文献研究》《佛教文学十六讲》《佛教经典诗学研究》等。
作品目录
封面图片说明
凡例
中国历史年代与西历年对照表
英文原版前言与致谢
导论:终期将至
第一章 “忠正为高,伏节为贤”:王逸论忠诚
文献概述
《楚辞章句》和《白虎通》的天地人思想
樊英的征聘
班固等论谏诤
王逸等人的忠诚观
招魂:伏节与忠正
第二章 “黄绢幼妇,永世配神”:孝女的塑造
碑刻上的“孝女”
《诗经》典故构成的“孝女”
贤德列女光环下的“孝女”
“孝女”与悲剧传统
不朽的曹娥
第三章 “我腾而上将何怀”:阮籍的天启观
早期中国的天启文学溯源
阮籍之前中国的天启文学
阮籍的末世想象
大人先生的远游
人,神,时空
真人,救世主,千禧年
《咏怀》诗中的世界
第四章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陶潜的自祭
饮酒,超越
《挽歌辞》与乐府传统
《自祭文》与预期死亡
内省的对白
死如之何?
神不灭
第五章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顿悟诗学
阅览创作与讲授传道
两位正法导师
佛学诗人
觉悟之门的诗学钥匙
觉悟的图景
一种新诗歌的诞生
第六章 “送心自觉前”:临终之歌
死亡想象
早期的临终诗
第一首《临终诗》及其渊源
引退何迟,悔之何及
最后的抗争之声
出与处,仕与隐
尾声 “沧浪之水浊兮”:渔父的隐逸
“横”隐与“纵”隐
调解、劝导和评论
有名氏与无名氏
凡俗与超凡
终结
引用书目
一、传统文献(汉语拼音序)
二、道经文献(HY序)
三、佛经文献(T序)
四、研究著作(中文)(汉语拼音序)
五、研究著作(日文)(读音序)
六、研究著作(西文)(拉丁字母序)
中译版后记
载入中